司马克斯高尔夫设计策划

从NGF2006年报告看中国高尔夫

为了求证“中国究竟有多少高尔夫人口”,我们参考了美国国家高尔夫基金会(National Golf Foundation以下简称NGF)2006年的《高尔夫的未来战略前景》(A Strategic Perspective on the Future of Golf)报告,报告除了给我们的论点提供了美国人的统计方式之外,还启发了我们对中国高尔夫的现状与发展作了一些思考。以下,我们将摘录该报告的一些数据和NGF的部分研究成果与中国高尔夫从业者共享,我们希望这些研究成果同样也可以给中国的高尔夫从业者以启发。

让我们先看一下NGF关于高尔夫人口统计、球场的分类和定义:

 下场人次:任何从高尔夫球场制定的发球台开球的人次,均统计为下场人次,下场人次不按打球多少洞或付费为定义;

 参与人数:指任何年龄在5岁或5岁以上的,在过去12月下场至少一次或者使用练习场至少1次;

 高尔夫球手:指任何年龄在12岁或12岁以上的,在过去12月下场至少1次;

 核心球手: 指任何年龄在18岁或18岁以上的,在过去12月下场至少8次;

 偶尔球手:是指年龄在18岁或18岁以上的,一年打1-7次球的球手;

 青少年球手:是指年龄在12-17之间, 每年至少下场1次;

 老年球手: 是指年龄大于50岁的高尔夫球手;

 私人球会:是指球场只允许会员和其所带的嘉宾使用;

 公众球场:是指球场至少提供一定的时间可以对公众开放,球场也许卖会员证,也许不卖会员证。公众球场包括:日收费球场、半私人球场、市政球场和军队球场;

 *标准球场(REGULATION GOLF COURSE):是指任何包括不同的3杆洞、4杆洞和5杆洞的9洞或18洞球场。传统的长度和杆数,9洞球场长度应该至少2600码,总杆数至少33杆,18洞球场的总长度至少应该达到5200码,总杆数至少66杆;

 *非标准球场(ALTERNATIVE GOLF COURSE)包括以下几类球场:

 3杆洞球场: 是指全部是3杆洞的球场,平均每洞的长度至少100码;

 短距离的球场(EXECUTIVE COURSES): 是指有不同的3杆洞、4杆洞或5杆洞的球场,18洞球场的总长度是5200码或更短,总杆数是65杆或更少;

 切杆和推杆球场(PITCH & PUTT COURSES): 是指短距离的3杆洞的球场,平均每洞的长度少于100码;

* 为GOLF2020的定义, 被GCSAA, LPGA, NGCOA, NGF, PGA of America, PGA TOUR, and the USGA在2002年3月通过。

在上述定义中,我们起码可以注意到以下4点,

1、显然美国人并不把打高尔夫球看成是“尊贵享受”,更不至于把高尔夫与“贵族”或“腐败”挂上钩,我们可以看到NGF的统计标准是非常宽松的,“从5岁到50岁以上,……在过去12月下场至少1次或者使用练习场至少1次。”,统计目的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本身参与度的调查。在这里,高尔夫就是高尔夫,也仅仅是高尔夫,是一种在草地上将球击入规定洞中的体育活动,是一种体育锻炼,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还仅仅是一种游戏和娱乐。我们也确实从报告中看到高尔夫运动在美国的普及程度,看到美国人对高尔夫这项运动的喜爱;

2、我们还不得不赞叹NGF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虽然,业界也有对NGF的统计标准过于乐观的批评),关于球手的6种划分,对于从业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关于高尔夫市场的细分和球场定位(我们在下面还要谈到这个问题);

3、我们一直说美国有70%的公众球场,按照上述球场经营模式的定义,我国球场目前“公众球场”的比例要高达95%以上。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这其中的差别其实是很大的,这是我们中国高尔夫特殊的国情(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前发表的文章中也讨论过);

4、GOLF20/20关于标准球场的定义可能和我们目前理解的概念有异。其实,美国之所以成为高尔夫运动最发达的国家,高尔夫成了美国人最喜欢的运动之一,有这么多的日收费球场、市政球场和可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消费者都可以体验的各种不同的“标准球场”和非标准球场,显然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也许可以更多的从普及高尔夫运动的角度考虑球场建造的定位,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没有必要凡是建设球场就必须是“一流”,就需要建72杆、国际标准和长度超过7200码的“锦标赛球场”。

徐智先生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他在说明美国的乒乓球球为什么落后、中国的乒乓球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时说:美国人需要在运动馆和有正规的乒乓桌时才会打乒乓球,而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可以在课间田头的条凳、水泥台和拼起来的课桌上举行。我们由此想到中国的足球,当孩子们不可能在街头玩足球(据说马拉多纳就是这么玩出来的)、标准球场他们又进不去时,足球运动又如何发展?“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愿望又如何实施?

我们在分析的过程一直有一种主导思想,那就是“美国高尔夫的今天,或许就是我国高尔夫的明天”,前车之覆可以为鉴,我们的希望是中国的高尔夫能够健康的发展。

根据NGF的调查,美国2006年的打球人口构成如下:

 老年球手: 约占总人数的1/3, 但是下场次数占了总下场次数的56%;

 核心球手:90年代约占总人数的50%,现在约是45%, 数字稳定在1200-1300万之间,代表了91%的下场次数和87%所有高尔夫相关的花费,平均下场次为37次;

 女球手: (18岁以上), 约占总人数1/4. 但是约有250万的女核心球手象男球手一样;

 高水平球手: (18岁以上, 成绩在80杆以下), 数量少, 但是很重要的部分,下场次数多, 消费多, 对球具的推广, 旅游, 高尔夫相关的公关起重要的作用;

 私人俱乐部球手: 比公众球场球手打球的次数多, 由于收入高, 在高尔夫相关上花费也多;

 高消费的高尔夫家庭: 至少有一个打球的, 每年花费超过700美元在高尔夫相关的费用和球具的消费;

 高尔夫的参与人数在不断的增加,儿童(年龄在5-11岁),约有280万; 青少年(年龄在12-17岁),约有330万;成年人只是在练习场、还没有下球场的约有590万;

 美国2006年统计结果, 年龄在6岁以上、年下场一次的打球人口总数约为2870万。

在以上数据中,我们注意到,老年球手、核心球手、高水平球手这三类球手构成了高尔夫市场的主要客户群,女球手、儿童、青少年和练习场的客人则构成了一个强大的潜在市场。由于以上分类存在互相涵盖的情况,因此,统计数字之间也会相互涵盖,但有三类打球群体和他们对高尔夫的影响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的:

第一类是老年球手——美国的老年球手占了高尔夫人口的1/3,却占了总下场人数的56%,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情况。老年人,在功成名就、退休、闲暇时间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已经成为高尔夫球场上的生力军。NGF在报告中也指出:“高尔夫球手随着年龄增加打球越多,主要是因为他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球手在60多岁和70多岁的下场次数是30多岁和40多岁的两倍多”。这也是NGF预计未来高尔夫乐观发展的一个主要依据(下面的文章会谈到这个问题)。我们预计,老年球手的情况有可能最先出现在一些“可以便利到达的球场”,譬如,社区球场、都市球场。这一现象,对于我们定位为社区球场、都市球场的球会,应该如何未雨绸缪,为这些未来的生力军考虑,应该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第二类是核心球手——这是球场经营者比较感兴趣的数字,因为只有这些铁杆球迷才是会籍推广的主要对象。核心球手占了打球人口的45%、却占了91%的下场次数,年平均下场次数达到37次(注意,核心球手中也包括了老年球手)。在此之前,我们就曾在已发表的文章中提出过球场会员招募限额问题,如果按核心球手人均下场37次/年,按目前国内通行的1200个会员招募量,18洞的接待量是44400/年,这个数字将比美国历史上最高的年平均下场量还高(美国一个18洞球场年平均接待量最高的是90年代,年平均接待量40000人次; 2006年的平均接待量是33500人次),这还没有包括许多球会的会章中承诺会员可以携带多少个嘉宾。

另外,高水平球手则可能会是名球场、具有挑战性的球场、新球场、新球具和各种科技成分含量较高的高尔夫产品的主要客户群。

至于未来的球场生力军——儿童和青少年,大家也许认为应该是中高协关心的数字,但它实际上代表着高尔夫的推广、普及和发展,必须纳入我们从业者的视野。在我们还是把高尔夫视为“贵族”和有钱人的独享运动时,都把球场定位为“锦标赛球场”时,我们实际上已经把一个庞大的潜在市场群体拒之门外了,这将使高尔夫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因此,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高尔夫,并从而喜欢高尔夫,让高尔夫成为一种家庭的生活方式,将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整个高尔夫人口构成呈现一个层次分明、可持续发展的态势。我们非常希望这些信息可以给球场业主以启示,也希望业界能够清楚我们目前所实行的模式和球场建造理念潜在的隐患。当球场有60%的客人都是老年人的时候,有数百万的青少年球手活跃在高尔夫球场的时候,我们是否还有必要只要建球场就全都是“国际标准锦标赛球场”?都要讲“很有挑战性”?当我们意识到有朝一日高尔夫会恢复其运动、锻炼、休闲本质的时候,我们还要让高尔夫承担高尔夫不能承受之轻吗?比如尊贵或腐败?

在经过这样的市场细分之后,当我们决定建造一个球场时,我们就必须考虑,选址的区位适合于建一个什么样的球场?球场将为什么样的球手服务?这样的客户群有多大、在该区域中是否存在?等等,这样,我们也许才不至于建造出那么多没有市场的球场出来。

市场在经过细分之后,呈现出何等丰富多彩的景象,令我们有“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的顿悟之感,我们几乎就可以按照细分后的市场,根据我们的区位、投入、建造水平、市场目标确定我们球场的定位了。反观我国的现状,无论球场区位如何、交通是否便捷、周边是否有城市、有没有打球人口支撑等等,几乎都是国际标准锦标赛球场和会员制,对于我国高尔夫的普及和健康发展并没有好处。有时候我们甚至会想到,中国高尔夫从业者关于定位的理念,甚至还不如“福建沙县小吃” 店的定位清晰。

中国高尔夫目前也许还是一片混沌,当尘埃落地之后,我们不希望看到一地鸡毛。因地制宜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建造可以适应不同水平的球手都能体验高尔夫乐趣的球场,或许市场前景更好,也更符合我国高尔夫的发展趋势。

我们在感叹NGF细致的分析时,还不得不遗憾我们的行业缺乏这样有效的调查和统计。当然,这肯定不是靠哪一个球场能做到的,但行业协会可以做啊,中高协做起来有难度,各级地方协会可不可以先做起来呢?我们是否也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成立一个类似NGF这样的基金会?我们的投资商、从业者、行业协会,除了关注商业利益之外,是不是还需要担负一点社会责任、行业责任。中国高尔夫行业的健康发展肯定需要这种责任心,需要我们从爱护行业的角度,从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实实在在的做点基础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样一份责任感,也许我们就不至于在连目前中国有多少高尔夫球场都无法统计时,在没有任何定义的情况下就侈谈高尔夫人口的年增长速度(20%——30%),甚至发布没有任何标准依据的中国现在有450万高尔夫打球人口等数字了。

另外,在NGF的报告中我们还注意到,高尔夫在美国的发展也经历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出现,我们相信,首先是经济持续发展始终是促使高尔夫发展的坚实基础;其次,高尔夫的平民化为高尔夫的普及提供了可能。

NGF在报告中提到:“过去的75年中,高尔夫从私人俱乐部转为大众化,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高尔夫运动还是局限在精英阶层的私有消遣活动。在60年代,由于经济有利于公众球场的投资,同时吸引了大量的中产阶层参与高尔夫,公众高尔夫得以迅速发展。球场类型从私人到公众的变化,反映了高尔夫平民化的发生”。NGF报告分析:“导致高尔夫球友在过去50年高速成长有2个原因:人口的增长和参与率的增长。”“美国人口从1950到2005年中,几乎增加了1倍,增加了1.43亿(从1.52亿到2.95亿)。” “美国高尔夫的参与率在60年代是3.5%, 70年代是6.5%,80年代是9.5%,90年代是11.7%和现在的12.9%。” “过去50多年中,高尔夫球手的百分比增长了3倍,由最初的面向富人的运动到面向社会各种阶层。是由参与率的增长和人口的增长综合而成的。最终,高尔夫球手的数字从1950年的350万到2005年的近3000万”。我国高尔夫的发展经历,会是美国的翻版吗?

以下一组数字,应该可以印证美国高尔夫平民化的过程:

 50年代,美国私人球会占62%;日收费球场占23%;市政球场占15%;

 2005年,美国私人球会占27%;日收费球会占58%;市政球场占15%。

半个世纪的发展趋势,应该可以给我们以借鉴,50年前,美国的高尔夫也曾经历过我们目前的阶段,玩高尔夫,还更多的是富人的专利。即使是目前近30%的私人球会,关键在于美国有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或富人阶层作后盾的。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发呢?

按照我国的国情,市政球场(真正意义的公众球场)在我国的出现和形成,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我们一直认为,高尔夫发展的唯一道路是平民化的道路,可以促进我国高尔夫平民化的力量在民间资本,目前可以促进我国高尔夫平民化的经营模式是业主所有制的公众球场(日收费球场模式)。我们非常高兴得看到,国内已经有球场在实行这种模式了(如广州九龙湖)。

至于作为球场经营模式金字塔的顶端——私人球会(封闭式会员制),肯定有其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当业主决定实行这种模式的时候,一定得考虑清楚:1、球场所在的地区是否具有这样的市场条件;2、球场的建造品质、管理水平是否达到相当的水平;3、业主是否具有长线投资的实力和思想准备。

我们实在是看到了太多的定位失当的现象,投资商在各种不确切和不充分信息的诱导下,过分预期利好前景,把高尔夫和会员制当成一本万利的投资,立意往往很高,动辄都以会员制作为题材,承诺的会员权益也很吸引人,当最后发现会员制并不好操作时,往往已是被市场所操作。

NGF的报告指出,在美国“球场的增长率在球场的类型(市政的、日消费型和私有)是不同的。市政球场只占小部分,以缓慢平稳的增长率;私人球场在过去30-40年中没有本质变化,因为那个时候有许多新的球会开业,同时很多俱乐部转换成公众球场或关闭;日消费型球场主要是由企业投资,代表了过去最快的增长,尤其是在最近的15-20年”。我们在《论业主所有制公众球场》一文中也曾提出,“至于目前在中国球会经营模式中占主导地位的业主所有制半封闭球会(在美国称半私人球会Semi-Private Golf Course,这类球场在美国也是公众球场中的一种),其中一小部分业主实力较好的将会转为全封闭式经营(现在已经有这样的倾向和案例);另一部分(我们希望是很小的一部分)由于该模式的不可逆转性,将处于较尴尬的处境,不但旧日风光不再,还会处于一个比现在更为狭小的生存空间——既无实力实行封闭式经营,又不可能靠正常会籍销售收入迅速收回投资,还不能放弃现有会员转为公众球场(这是会员制所不能允许的)”。在这里,我们实在还不忍心提到“关闭”二字,但是,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起码,在美国就已经出现了。尽管老虎伍兹和魏圣美给美国高尔夫带来革命,市场前景光明,我们还是看到市场的调节作用如何体现在美国的高尔夫上。NGF的报告说:“近些年来,球场的增长在减慢甚至为不增长(实际在2006年为负增长),换句话说,新开的和关闭的球场相互抵消,保持一个稳定的球场数字”。

球场关闭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法律问题,目前实行的会员制不管是在章程还是入会合同设计上,大都还没有或不愿意去考虑到,但是,日益完善的立法和维权意识也许需要我们开始考虑这样的问题了,毕竟,商业机构也是有他的生命期的,还有,如何处理目前通用的“终生”、“永久”、“可继承、转让”等概念的无限性与我国的土地使用期有限性的问题也必须得到重视。

关于高尔夫在美国的前景,NGF的报告是乐观的,NGF认为美国高尔夫的供求关系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在1986年,一个球场的平均球手数为1900,到1990年增长到2250,今天减到大概每个球场约2000人”。NGF估计:“未来20年,包括所有种族,NGF估计将增加300-400万高尔夫球手,到2025年,我们估计下场次数将从每年5亿增加到6.0-6.5亿。大多数的增长将归功于生育高峰期小孩的成长(其余的将来自人口增长),高尔夫球手将下场次数更多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可以在任何历史时期证明多数高尔夫球手为年龄大的人群,这些影响需要几年后才能看到。在2006年,最早的婴儿潮出生的人将步入60岁,现在他们还没有大量退休,但这种影响将是无法停止的”。NGF首先将目光盯住了即将老去的一代,“婴儿潮――出生于1946-1964年之间的美国人――构成历史上最大的人口爆炸,婴儿潮群体约有900万的高尔夫球手。NGF估计,到2025年,仅婴儿潮的高尔夫球手将会增加7500万至1亿次下场人次, 即使核算衰减因素,在未来20年下场人次逐渐增加,主要是由于婴儿潮逐渐退休,有更多的时间打高尔夫球”。NGF预计:美国“每年高尔夫球手每年的增长是0.6%,与之向配的球场的增长为0.4%”。“未来20年,球场和需求的增加的结果是每个球场的下场人次增加, 从现在的较低的33,500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即, 40,000 )。 这不可能是一直稳步上升, 但是螺旋式的 (和历史格局类似)”。

NGF的报告中有一个数据是和我国目前的状况是完全吻合的,那就是高尔夫与地产的结合。在美国,NGF的报告提到:“球场设施的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房地产,包括退休公寓。2006年,将近70%的新开的球场是有房地产的组合项目”。由于我国的房地产业的已经持续多年高速发展,高尔夫的景观贡献功能、改造环境功能、品位提升功能也一直受到地产商的青睐,高尔夫几乎成了高端地产的终极题材,这也是高尔夫项目在国家三令五申的禁止之下,仍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的原因之一。

这也许会是我国高尔夫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拐点,我们希望更多的高尔夫社区的出现,使高尔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可能,高尔夫或许可以借此逐渐回归到他的本身,高尔夫俱乐部开始更多的着重锻炼、家庭参与和社交,不再仅仅是高尔夫的赛事,也不再异化为身份的彰显,更无关乎腐败。这样一来才可能吸引更多的、不同年龄、性别、各个社会阶层的人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

当我们将目前各种各样的高档商业赛事、百万美元以上高额奖金的高尔夫大赛涌入我国当作中国高尔夫高速发展标志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有必要考虑到:赛事是什么人办的?奖金让什么人拿走了?一掷万金之后,中国的高尔夫又得到了什么?高档商业赛事还是让我们或多或少的在宣传高尔夫与精英生活方式的结合,让高尔夫还是一个小众的活动。我们坚持认为,中国高尔夫的发展必须植根于中国自己的土地,高尔夫运动的健康发展方向,肯定是高尔夫的平民化道路。在文章的开头我们就提出,希望以美国高尔夫的发展经验作为我国高尔夫发展之路的借鉴。如果中国高尔夫的今天是美国的昨天,也许美国高尔夫的今天会是我国高尔夫的明天,但是,我们首先要明白,高尔夫究竟是什么?还有,中国高尔夫要往何处去?

参考文献:

National Golf Foundation 2007. “A Strategic Perspective on the Future of Golf”www.ngf.orgwww.golf2020.com “Standard definitions, Better communication”

吴若成、李昆、贾晓东《关于中国高尔夫球会经营模式的探讨》刊于《高尔夫专业》总第13期

吴若成、李昆《试论业主所有制公众球场》刊于《高尔夫周刊》2006年268期

吴若成、李昆《中国究竟有多少高尔夫打球人口》刊于《中国高尔夫-GOLF经营》2007-10

转自:http://sports.sina.com.cn/golf/2007-12-04/10513336783.shtml 新浪体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