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究竟有多少高尔夫打球人口
这个问题,想必是许多业内人士、以及已经或即将踏入业内的投资者所关心的。用Google搜索“中国高尔夫人口”,居然有270000条符合搜索要求,但口径不一,差距很大。其实,这里存在一个统计目的和统计方式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本文讨论的目的,作为从业者,我们关注中国的高尔夫打球人口,其实就是关注中国高尔夫的市场,关注中国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关注高尔夫球场什么时候可以达到投资者所希望的盈利阶段。因此,我们的统计数据应该是对球场经营有影响的数据,而不是政府或某些机构对某项单项体育运动参与人口调查的统计(美国国家高尔夫基金的统计基本就是这一目的),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此。
归纳起来,目前比较流行、被业界反复引用为中国高尔夫市场发展迅猛的数字大概有四个:30万、50万、100万、还有媒体最近发布的,鼓舞人心的,据说是最新的统计数字140万(还有一个更激动人心的数字是450万,我们觉得没有讨论的必要。遗憾的是,这样一个数字居然是由一家颇有知名度的赛事公司发布的)。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崔志强先生在2004年已经有一个相当有说服力的说法(见《人口和球场数量增长快 高尔夫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可惜的是,至今也没有扼制住我们行业的“高尔夫打球人口夸浮风”,于是,江山如此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
我们一直都说,80%的高尔夫球场仍处在经营性亏损阶段(另一个乐观的说法是50%)。那么,以目前国内的高尔夫球场数量,需要有多大的市场,也就是说,需要有多少打球人口才能达到供需平衡呢?目前中国高尔夫的市场究竟是是供大于求,还是供不应求呢?高尔夫行业的投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呢?
一个比较准确的、有统计学意义的、有市场参考价值的统计数字,肯定是有意义的,是我们所期待的。下面就让我们从球场经营的角度做一个简单的测算。
首先,是中国有多少球场。
按照《高尔夫》杂志2006年公布的球场名录是229个,实际上肯定不止这么多,按300个估计都保守,500个可能偏高,为方便计算,我们按400个(18洞)进行统计。
其次,每一个18洞球场的年平均接待量是多少?
我们有必要先看看理论上一个18洞高尔夫球场满负荷接待人次是多少。
设:每天开场时间12小时(6:30开场-18:30闭场);
设:10分钟1组;每组4人;18洞打球时间按4小时30分钟计算;
则:每小时可下场6组×4人=24人/小时
自6:30-16:30共计10小时×24人=240人(其中有部分人只能打9洞)
设:每年可经营天数300天
则:300天×240人=72000人
极端一点统计,设:18洞同时开球,5杆洞安排2组人,总计22组,每组4人,每次有88人同时在打球;按4小时完成打球,每天经营时间12小时计算,则每天可以安排3个轮回,结果是3×88 = 264 人次/天/18洞。按每年可经营天数300天计算, 则:300天×264人=78200人
注:以上的设定,为了便于统计,没有考虑南北方球场的差异,没有考虑灯光球场的因素,也不考虑北方球场冬天封场的因素,同时也不考虑节假日、周末与平日的差别。
那么,从草坪养护的角度、从会员制球场本来的就应该给与保证的会员权益考虑、从球员打球过程更为享受而不是前堵后追的角度,一个18洞球场比较合理的接待量又是多少呢?
设:每天开场时间12小时(6:30开场-18:30闭场);
设:15分钟1组;每组4人;18洞打球时间5小时;
则:每小时可下场4组×4人=16人/小时
自6:30-16:30共10小时×16人=160人(其中有部分人只能打9洞)
设:每年可经营天数300天×160人=48000人
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18洞/年下场数,如果我们能够把18洞球场的年打球人数控制在5万人以内,对于球场的品质,运作管理和草坪的养护,都应该是比较理想的。
注:以上两组计算都把可经营天数设为300天/年,不可打球天气设定的参考条件如下,供参考:
1、 极端高温和低温;
2、 打雷天气;
3、 中到大雨:
4、 台风天气;
5、 下雪;
6、 霜冻;(霜化后可开场);
7、 大雾;
8、 其他灾害性气候或情况。
我们都清楚,按照我国大陆高尔夫球场目前的经营状况,球场的年平均接待量,可以肯定达不到5万人次,更不要说7.8万了。
根据美国国家高尔夫基金对美国高尔夫球场的年平均接待量统计结果,20年来18洞球场的年平均下场人次也就是约36000人次,最高的年平均下场人次也不过40400人次。
结合我国的经营实际,以经验判断,按平均每一个18洞球场年平均接待量3万人次应该是一个比较乐观和可接受的数字。我们相信,有部分球场年接待数肯定不止这个数,翻一番的或许也可以找到。但是,更多球场的年接待量连2万人次都没有。如果接待量能够达到3万人次,对许多球场老总而言,真是谢天谢地了!我们在此就不把境外打球人士单列了,我们都知道,在球场建造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这一部分人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姑且也算进中国的打球人口(譬如,天津有10家球场,2006年的总接待量是20万人次,打球人口约9000人,统计口径是20次以上/年,被统计进打球人口中韩国人就约占了60%)。
最后,什么样的人可以算为打球人口呢?为此,我们必须设定一年打球多少次可以进入“打球人口”的行列。以下的标准大家是否可以接受?
参照指数一:按照美国国家高尔夫基金的统计方法,所有年龄在12岁以上的,每年至少下场一次的都可以统计为高尔夫球手。我们是否也可以这么设定?相信按这样的统计结果,似乎高尔夫的春天真的要来了!
参照指数二:按照一周下场一次,52次/年统计(从国内目前占主流的半封闭会员制经营模式的角度考虑,我们认为这一批人最有可能被吸纳为会员);
根据我国目前人均收入水平、高尔夫的收费标准、可能成为球场目标客户的因素,我们取了一个相对乐观和对我们的球场经营有意义的数字:30次/年,相当于每两个月打5场球。
这样,我们就可以开始列算术式计算了。
设:30次/年作为打球人口的统计范围;
设:全国(大陆)有球场400座;
设:每一个18洞球场年平均接待量3万人次;
那么,中国有多少打球人口就可以计算出来了:
中国打球人口=400(座/18洞球场)×30000(人次/年)÷30次(每人/每年打球次数)=40万,这就是我们按照以上设定计算的结果:40万。
按照这个数字,其实应该很可以乐观的。想想看,每一个18洞球场有1000个打球人口啊!已经达到高尔夫运动最发达的美国约2000人/18洞的50%了(按照美国国家高尔夫基金2006年的统计结果,每一个18洞球场拥有打球人口在2000-2100之间)。
夫复何求?
譬如,重庆有6个球场,就应该有6000名“打球人口”,年下场30次/人=18万,平均每个球场接待人次3万/年,按人均消费700元计(如果都是会员就没有这么多了),年经营性收入也有2100万。把成本控制好,“养家糊口”还是可以的(会籍收入另计)。
如果按最新的统计数字140万计算,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如果中国有140万人在打高尔夫球,每人每年打球30次,每年打球人次是4200万,分到400个球场,每个球场每年的接待人数是10.5万,可能吗?接待得了吗?有这样的市场,我们还用发愁吗?
还是按同样的标准,我们反推140万人的统计方式。
140万(打球人口)÷400(18洞球场)=3500人/18洞。
每个球场有3500人在排队打球呢!是美国球场和打球人口之比的1.7倍,我们也许真的需要规划更多的球场。
如果按每个球场年接待3万人次计,每人每年打球连9次都不到(3500×9=31500人/次),差不多是一个半月下场一次,这样的客户群,肯定还不是目前绝大多数球场的主要目标客户,按照我们现在大多数球场都在实行的经营模式,他们会买会员证吗?
我们按20万元买一个会籍来算一笔投资的帐,会籍使用期按40年计算,按年利率4.95%,20万元本金每年利息收入就是9900元,扣百分之二十的利息税,每年的可得利息是7920元。我们就按访客价一场球800元计算,9场球也就是7200元,用利息打球都够了,本金还在,比之40年后会籍到期,20万元也飞了合算多了,犯得着买会籍吗?这还不包括会员每年起码4800元的年费支出和9场球的球车、球童费。
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设定,根据不同的统计方式,会得出不同的统计结果,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如果我们用美国国家高尔夫基金的统计方式(年下场一次以上统计为高尔夫人口),用以指导中国的高尔夫球场市场经营,肯定就是一种误导了,因为目前国内球场的经营模式和美国球场的经营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对于我们这种经营模式来说,球场投资回收的主要手段还是靠会籍收入和边际效益,这种模式决定了我们对“打球人口”的定位必须是不同的。
当然,这样的统计数字会很乐观,很鼓舞人心。但是,我们的大部分球场日常经营仍然很困窘,我们的市场总监们仍然苦于找不到米下锅。这样的数字,除了鼓舞人心、让我们觉得“形势大好,不是小好”之外,还能有什么市场指导意义吗?
撇开目的在于球场的边际效益、或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投资商不说,对于希望依靠球场经营赢取利润的投资商而言,如果按照国内目前的这种主流经营模式,我们觉得国家目前采取的高尔夫政策颇具菩萨心肠,否则,我们拿什么来拯救这些被数字误导的投资商呢?
吴若成后记
本文发表于《中国高尔夫管理》2007年9-10月期,文章送刊后,看到中高协场地管理委员会2007年第三期会刊,会刊的卷首语称:“目前我国固定的高尔夫球运动人口已突破150万,每周的打球人口接近530万人次,高尔夫爱好者的人数更是多达450多万。
转自:http://sports.sina.com.cn/golf/2007-12-04/10493336780.shtml 新浪体育
一个18洞高尔球场究竟需要多少土地?
我们在题目中提出的问题,“一个18洞高尔夫球场究竟需要多少土地”,肯定会被许多专业人士视为“高尔夫菜鸟”式的问题,因为业内和媒体都公认:一个18洞高尔夫球场一般需要1200亩土地。
中国是一个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必须占用较多土地的高尔夫运动而言,如何合理的使用土地资源,同时又有利于降低日后长期的养护管理成本,有助于高尔夫行业的健康发展,相信是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土地资源充足、高尔夫球场众多的美国,就十分重视这个问题。自2006年开始,美国高尔夫草坪总监协会(Golf Course Superintendents Association of America,简称GCSAA)聘请国家高尔夫基金会(National Golf Foundation简称NGF)开始一系列关于高尔夫球场土地、球场的养护投入等方面的调查和数据分析工作。该项目被称为“高尔夫环境档案项目”(Golf Course Environmental Profile project),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高尔夫球场的环境档案。在这一方面,美国人又走在我们的前面。在土地资源相对贫乏、高尔夫球场建造又缺乏专业研究、指导和管理部门的中国大陆,我们更有必要对此有所了解。
最近,GCSAA发表了“高尔夫环境档案项目”报告,这是第一份关于高尔夫占地和草坪维护面积的权威性调查报告。该报告是美国高尔夫草坪总监协会基于对美国近20%(约4000个)的高尔夫球场调查结果的总结。它涉及到高尔夫球场的占地面积、高尔夫球场需要维护的草坪面积、草坪品种的使用、高尔夫球场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等5个方面的大量分析数据和问题。笔者在本文中,仅摘录其中关于球场占地面积和高尔夫球场各个分项面积的数据,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数据对我国球场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土地有参考价值。
下面,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表1、高尔夫球场平均的占地面积、草坪的维护面积和球道距离
洞数 |
总的面积(亩) |
维护的草坪面积(亩) |
中等的球场距离(码) |
9 |
364 |
273 |
3100 |
18 |
911 |
607 |
6710 |
27 |
1317 |
880 |
6800* |
*下场人次最多的18洞球场的距离
从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一个18洞的球场的平均占地面积是911亩(球场的平均距离是6710码),这就是美国大多数球场的土地占用状况。
高尔夫球场中维护草坪的面积和其它非维护草坪面积的百分比如下:
n 在一个18洞高尔夫球场的占地面积中,其中有67% (607亩=40万㎡)是需要维护的草坪面积;
n 其它非维护的面积:包括园林景观、水体、建筑物、沙坑、停车场等,占高尔夫球场总面积的33%;
结论:一个911亩18洞高尔夫球场中有三分之一的面积是与草坪没有关系的。
图1显示的是维护的草坪面积(67%)中各个分项所占的比例。我们可以看出,在占球场总面积2/3的草坪维护面积中,有52%是长草区,29%是球道区,我们都认为维护要求最高的果岭和发球台,只分别占到球场草坪维护面积的3.1%和3.5%。
一般来说,球场的长草区受到的养护是有限的, 因此,一个18洞的球场需要精细维护的草坪面积,实际上只占到球场维护草坪总面积的36%,占球场总面积的比例约是24%(即220亩=15万㎡)。
另外,在上述报告中还提到,调查结果表明:在16%的非维护草坪面积的区域,大部分是森林/林地和本地生长的草地或自然的景观,灌木和园林景观只占了不到非维护草坪面积的10%,这一信息,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关注。
图1 、高尔夫球场的草坪面积和其它设施的比例
图2、高尔夫各个分项占球场草坪面积的百分比
表2、非维护草坪区域的组成比例
组成部分 |
百分比 |
森林/林地 |
38.5 |
本地/原来的草地 |
14.9 |
混合/改良的草地 |
13.3 |
其他没有修剪的区域 |
8.4 |
灌木 |
5.1 |
花园/景观区域 |
4.8 |
草坪缓冲区 |
4.0 |
其他自然区域 |
3.9 |
河/湖岸区域 |
3.8 |
沙漠景观 |
3.3 |
从上面的各图表的数据显示,我们不难看出:
1、 美国的大多数球场设计并不是为了举行锦标赛而建立的,也因为有这样的定位,才使高尔夫运动的普及在美国成为现实;
2、 美国的大多数球场更能体现“上帝创造了高尔夫球场,设计师的任务只是去发现它”的设计理念;更遵守“最小的破坏原地形地貌”的原则;
3、 上述理念和原则的实行,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球场的维护费用,降低管理成本,也使降低打球费用成为可能,这也是高尔夫普及的关键;
4、 尽可能的利用和保留原地形地貌,对于建造成本、管理成本有很大的影响;
5、 有意识的保留原始植被,既是对环境的保护,也可以使球场具有更多的野趣,同时还不必为日后的园林和种植草坪投入太多的人力和养护成本。
由于我国对耕地的保护政策原因,近年来我国的球场选址往往是在不可能建球场的地方建造出来的,记得笔者有一次带领一个美国设计师到深圳的云海谷球场参观,他看了球场很惊讶,怎么可以在这种地方建球场。
一个18洞的高尔夫球场究竟需要多少亩土地,不可能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高尔夫球场是一样的,球场定位和选址(山地、丘陵、平原或高原)决定了球场所需面积。我们的任务还是:根据实际给球场以恰当的定位,尽可能的保存原地形地貌,保存原生植被,减少草坪养护面积,降低养护、管理成本,以此促使高尔夫向平民化发展。
美国球场的调查数据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当我们了解到一个高尔夫球场必要的各个功能区块,知道了各个功能区块合理的占地比例的时候,相信我们对美国高尔夫球场的普遍用地情况大致有一些基本的概念。在我国土地问题日益紧张、国家的土地政策又不利于高尔夫运动发展的情况下。这些数据可以对我们投资和规划高尔夫球场、合理选择地址和如何降低高尔夫球场的管理费用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文章的开头我们就没有使用大家经常看到的一个名词,“国际标准、锦标赛球场”的名词,我们的另一个问题是:我们需要这么多18洞/72杆/7200码/锦标赛高尔夫球场吗? 这是我们下一篇文章所要讨论的话题了。
(李昆、吴若成)
2007-12-12
http://sports.sina.com.cn/golf/2007-12-17/11223364927.shtml 新浪体育
高尔夫球场各分项预期的维持时间
前一段时间,笔者的旧车坏了,不得不买一辆新车。在与车行签合同的时候,推销员就向我们建议购买延长汽车保修期的计划,他罗列了一些生产制造商的保修条款,比如说发动机的包修期是10年或10万英里,大部分是过了3年或3万英里就不在厂家的保修范围内,特别是电子系统等。我们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又多买了3年的保修期。
由此联想到此前看到的美国高尔夫球场设计协会(ASGCA)2006年发布的“关于高尔夫球场各分项的维持时间(Golf Course Items Expected Life Cycle)”的调查结果。在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前赴后继的进入高尔夫行业的今天,我们的球场业主是否知道他“建造(或买下)”的球场可以维持多长时间呢?我相信所有的业主都希望自己花了不少钱建造的球场可以有较长的寿命,最好是一劳永逸,江山永固。而作为高尔夫的从业人士,我们更有必要了解高尔夫球场的各个分项究竟可以维持多长时间,球场管理者同样也需要知道这样一个维持时间,否则,会计计算球场折旧的根据是什么呢?
下表是美国高尔夫设计协会2006年的调查的结果。 单位:年
分项 | 维持时间 | 分项 | 维持时间 |
果岭1 | 15-30 | 球车道-混凝土 | 15-30 |
沙坑沙 | 5-7 | 练习场/发球台 | 5-10 |
喷灌系统 | 10-30 | 发球台 | 15-20 |
喷灌控制系统 | 10-15 | 波纹金属管 | 15-30 |
PVC管材(在压力下) | 10-30 | 沙坑排水管3 | 5-10 |
泵站 | 15-20 | 草4 | 不确定 |
球车道-沥青2 | 5-10(或更长) | ||
备注:1、几个因素会影响更新果岭的决定:在原来的表层上出现了累积层;更换新草种;设计师从运动发展的角度考虑的更新(譬如对果岭速度和洞杯位置的要求);
2、假设在完成后1-2年开始维护; 3、通常更换是由于换沙子,也就同时换了排水管; 4、新的品种上市,比如这些新品种有更好的抗旱性、抗病性,更换也许更适合,这也取决于不同的地区。 |
ASGCA的说明:
上述各分项的寿命在不同地区、采用材料的不同、建造安装工艺水准和日常的维护水平的影响下是有变化的。我们鼓励球场的管理者和设计师、草坪总监以及其他人员评估球场的组成部分的寿命;
以上资料得到以下单位的认可:美国高尔夫球场设计协会、美国俱乐部管理协会、高尔夫球场建造协会 、美国高尔夫草坪总监协会、高尔夫球场业主协会 、国家高尔夫基金会、职业高尔夫球员协会 、美国高尔夫球协会 。
我们注意到,上表中的各项数据存在很大的弹性,最大的差异达到3倍,譬如喷灌系统10-30年。一套高尔夫球场喷灌系统价值数百万,10年开始需要维护、更换和30年后才开始需要维护更换,这之间的差距,实在值得我们问一下为什么。
从上述的各项调查数据看,从球场建成的第5年开始,我们就在不断地进行球场的改造工程,从换沙坑沙和沙坑排水管,跟着是发球台、球车道,最头痛的是更换整个的喷灌系统等等。我们的球场似乎一直都在没完没了的球场改造过程中经营。
在报告的备注中,调查者给了这样的说明“上述各分项的寿命在不同地区、采用材料的不同、建造安装工艺水准和日常的维护水平的影响下是有变化的。我们鼓励球场的管理者和设计师、草坪总监以及其他人员评估球场的组成部分的寿命”
上述数据我们认为有两个重要的意义:第一,我们可以借此了解在一般条件下球场各分项的使用寿命,并以此制定我们的资金和施工计划;第二,由于维持年限存在较大的弹性,我们需要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以此做出相应的对策,最大限度的延长球场各个分项的使用寿命。
我们认为,决定球场各分项使用寿命有以下5个原因:
1、球场建造的投入水平
中国有句俗语,“一分钱一分货”,相信这是比较好理解的,球场的总体投入水平,可以影响到整个球场品质和质量,如设计品质、材料品质、建造工艺、维护标准等各个方面。相信很多同行都被问过类似的问题,一个18洞球场的设计费用是多少?一个18洞球场的建造费用是多少?一个18洞球场的维护费用是多少?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的答案可能总是不能让投资者满意,因为这其中的差别实在是很大的。譬如业内就争论过的一个话题:100万建1条球道的可能性。譬如,美国拉斯威加斯的SHADOW CREEK球场的建造费用是2000万美元(不包括园林景观)。譬如,TIGER WOODS的设计费用据说上千万美元,与国内100万人民币的设计费比较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2、球场的建造水平
高尔夫球场的建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在对设计理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再创造,不是一个简单的按图施工过程,因此,其中的差异性是很大的。从球场的清表开始,到土石方工程,从造型、排水到喷灌系统的安装,以及最后的植草工程,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某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影响到球场的寿命。记得有一次参观一个球场建造工地,他们把清理的植被直接埋在球道边的坑里,根本就不考虑将来的沉降对球场的影响。为了赶进度,几十米深的填方一次到位,省了时间,赶了工期,给业主带来又是什么样的后果?会对球场寿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当然,球场投资商投入水平也影响到建造品质,譬如为了省钱,拉起一帮一知半解的杂牌军自己施工,反正是“农民的活”,又不是高科技。很多建造商也有理由,他们也希望把球场建好,可是投资商就给这么多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不可能自己贴钱进去,“一分钱一分货嘛”。
尽快建立起一个行业标准,避免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也许是一个解决办法。
3、材料品质
这个问题和上面的问题有着相似的地方,球场的品质和寿命的长短与采用的材料品质有着很大的关系。从球场喷灌所需要的各种管材,球场所需要的沙、到球场的草坪的种源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球场的寿命。我们在另一篇文章提到草种种源的问题,目前我国南方很多球场的品质下降和草坪重植改造就是因为草种不纯的原因。譬如,有一个球场为了省钱或其他原因,采用了当地一种机械粉碎的矿石经过筛选当沙坑沙,沙子从颜色和颗粒都没有问题,但是硬度不好,经过1年多时间的践踏、沙子的相互摩擦和分化,产生了很多细粉,结果导致沙坑的排水管道经常性的堵塞,等等。相信大家还可以列举更多关于球场使用的材料品质影响球场使用寿命的案例。
4、日常维护
相信球场日常维护对球场使用寿命的影响这个道理也很浅显,记得有一次参观广东的一个球场,才5年的时间,由于保养不到位,草坪机械几乎全部报废。开车的人都知道,科学合理的保养,汽车的寿命会延长一些。同样的道理,我们球场的喷灌系统、球车道、草坪等,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维护,我们怎能指望可以延长它的寿命呢?
5、其它原因
导致球场改造还有其它原因,譬如:
1) 球场定位的改变;
2) 市场需求发生的变化;
3) 新的材料或草坪品种的出现和应用;
4) 新的产品的应用;等等。
总而言之,高尔夫球场的投资是不小的一笔数字,业主希望花最少的钱做最好的事也属正常,作为专业人士,我们需要的是提供给业主专业的意见和建议,让球场从规划开始到后期的管理投入都处在专业的关注之下,就像汽车的日常保养一样,定期的换过滤器、换机油等,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延长球场的使用寿命,也可以因此而不让业主的投入打了水漂。
(李昆/吴若成)
2007年12月18日
本文资料来源:www.asgca.org
转自:http://sports.sina.com.cn/golf/2007-12-19/11563369337.shtml 新浪体育
俱乐部——高尔夫会员制的前世今生
会员制是与俱乐部这种组织形式相伴而生的,我们今天或者已经习惯于看到形形式式的俱乐部,也习惯于成为各种各样俱乐部或什么会的会员,从健身、美容到购物……。“俱乐部”或“会员制”已经衍化为一种以入会的形式、享受某种折扣或优惠的营销方式,而在成为一种营销方式之前,俱乐部及其会员制却已经有着更为久远的历史和传统,只是在聪明的商人把它异化为一种营销手段之后,我们逐渐淡忘了它的本来意义和内涵了。
关于俱乐部的现代释义是:“进行社会交际、文化娱乐等活动的团体和场所”。
人们在从事社交及游憩康乐活动时,很自然的会呼朋唤友,并形成一定的固定范围,用现代人的说法,可以叫做“圈子”,这种圈子,如果形成制度化管理,就可以叫做俱乐部了。因此,我们可以将传统意义的俱乐部定义为:一个以某种相同或相近的生活方式为结合的群体组织。
最早的俱乐部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和古希腊时代,浴池,曾经成为最早的“会所”。那时的沐浴形式已经符合现代俱乐部的定义:选择一群人,由一位管理者安排沐浴,以及会议、游憩等社交活动,甚至以政治为目的的聚会。在处于完全的放松和绝对的隐私条件下,许多见不得人的行为也在澡堂进行了,如政治阴谋、暗杀计划、权力转移等。
因此我们也就知道,最初的“俱乐部”就已经具有今天现代俱乐部的两大特征:共同的生活方式和私密性。这种传统被欧洲人保存下来,在英国被扬弃、改良为绅士俱乐部,后来又传到了美国和其他地方。因此,“非会员不得进入”(Member only),一直是俱乐部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在很长的时间里,俱乐部的集结元素可以是纸牌、雪茄、酒、餐饮、政治、文学、体育、职业、共同的经历等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首先是因某些共同的爱好或其他原因而聚集在一起,而形成各种各样的俱乐部的。
19世纪后半叶,伦敦城中心圣詹姆斯街和帕尔摩街之间,也就是在繁华的皮卡迪利大街南边,有着一块不大的区域,伦敦人将它称之为俱乐部街,在这里坐落着为数众多的、具有英国特色的各色俱乐部。
这些英国绅士社交文化的产物内部陈设一般都十分考究,有古香古色的房间和美轮美奂的装饰。俱乐部内一般都设有书房、图书馆、茶室、餐厅和娱乐室,除了定期组织社交活动外,俱乐部还向会员提供餐饮、银行保险、联系和接洽等各项服务。因为标准的英国绅士是不会随便下馆子、去银行的,他们总是在自己的俱乐部里完成这些事情。就连写信、写短笺他们也都尽量使用所属俱乐部的纸张,因为这样做才得体,才符合绅士的身份。
绅士们将自己所持有的俱乐部资格视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为这些俱乐部实在非常有名,能够归属于这样的俱乐部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这就是我们今天把拥有高尔夫会员证也说成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的原因吧。
这些有名的俱乐部包括成立于1693年的怀特俱乐部、成立于1838年的陆海军俱乐部、成立于1890年的卡尔顿俱乐部以及(凡尔纳《80天环游地球》中的主人公所在的)成立于1841年的改革俱乐部。而要想申请加入这些俱乐部绝非易事,除非你是全英国15000个大家族中的一员、贵族血统或者议会成员。
对入会者身份的限制,是传统俱乐部的又一特征。
许多伦敦俱乐部成立于十九世纪,历经战争及政治转变和经济萧条后,在今天仍然十分活跃。成立于十七世纪的怀特俱乐部(White’s Club)是有名的贵族俱乐部,从华波尔爵士(Sir Robert Walpole,被英王乔治一世任命为内阁首领)到皮尔爵士(Sir Robert Peel)都是怀特俱乐部的会员。在维多利亚时代中期,怀特俱乐部也跟其它俱乐部一样,被禁烟法令所撕裂。大多数俱乐部只好设置吸烟区,怀特俱乐部也不例外。但爱抽烟的韦尔斯亲王(当时的法定王位继承人)表示有意成为俱乐部的会员,因此俱乐部全体成员开会讨论改变禁烟规定,虽然会员最终投票赞成维持禁烟旧规(俱乐部为了尊重会员的集体意愿而“藐视”权贵的传统保存至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曾被奥古斯塔俱乐部所拒绝,泰格伍兹也被朱庇特岛高尔夫俱乐部(Jupiter Island Golf Club)所拒绝),但亲王依然故我,直到一名员工要求他停止吸烟或离开,亲王因此恼怒地离开怀特俱乐部。后来,他发现万宝路俱乐部(Marlborough Club)是允许吸烟的,便加入了万宝路俱乐部,从此万宝路俱乐部声名大噪。二次大战期间,万宝路俱乐部的热门人物有丘吉尔和伊夫林‧渥夫(Evelyn Waugh, 1903∼1966,英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人物)。怀特俱乐部在今天仍有长达六年的等候入会名单,是伦敦最优秀的俱乐部之一。
如今,伦敦的俱乐部街已不复往昔的繁盛,但维持其运转的会员制却并未因此而式微。
美国的俱乐部组织则开始于十八世纪。
1715年,美国正式成立第一家俱乐部——同济会(Order of Freemasons)。同济会是一个人们自愿组成的团体,以建筑工具(角尺及圆规)作为教人从善的象征。同济会明文规定不主动招收会员,欲加入者必须有介绍人(这也是私人俱乐部的一个标志性传统)。以建立世界性的友爱组织为宗旨。指导会员努力学习、精进手艺、服务他人,并且仁慈待人。同济会并非秘密团体,亦未掩饰其存在。全球同济会会员约有500万人,以美国人最多(约350万),不列颠群岛(100万),加拿大(35万),以及南美(5万)次之。同济会接纳不同国籍、种族及宗教信仰的人士。为世界性、民间性的组织,但入会资格也有所限制。自华盛顿到福特(Gerald R. Ford),美国有14任总统为同济会会员,独立宣言的签署者中有九位曾为其会员,美国宪法的签署者中亦有13位曾为其会员。此外,莫扎特、彭斯(Robert Burns)、罗杰斯(Will Rogers)、亨利.福特(Henry Ford)、林白(Charles A. Lindbergh)、麦克阿瑟、约翰韦恩、皮尔(Norman Vincent Peale),以及小艾德林(Edwin E. Aldrin, Jr.)等名人,也是同济会会员。
骷髅会则是一个很具神秘色彩的俱乐部,骷髅会这一美国上流社会的秘密会社起源于1832年,其发起人是威廉•拉塞尔将军和阿方索•塔夫特。当时,拉塞尔将军的兄弟撒母尔•拉塞尔正经营着“拉塞尔公司”,进行着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鸦片走私;而塔夫特则是美国前总统霍华德•塔夫特的祖父,后者是联合国前身的创始人。如今的骷髅会则成了美国富人和权力者的“秘密俱乐部”,只要加入了骷髅会,无论在从商还是从政道路上,他都能得到该组织其他成员的鼎力相助。
所有骷髅会成员都被称作“骷髅”,他们的聚会地点则是耶鲁大学校园内一座没有任何窗户的半地下室型花岗岩建筑,这座建筑被称作“坟墓”,所有骷髅会成员在入会时都要发下誓言,永远禁止向外界泄露半句“坟墓”内的秘密。
据报道,布什一家三代都曾是骷髅会的会员,包括前总统老布什和老布什的父亲。此外,骷髅会的成员还包括美国第27任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托、《时代周刊》的创建者亨里•路斯、美国外交官阿维里尔•哈里曼以及其他一些美国政府官员、中情局高官、最高法院法官、美国政治家、工商业巨头等,通常这些人的儿女也会被介绍进入骷髅会。骷髅会面向华尔街金融机构里那些盎格鲁裔美国人中的精英青年,每年都会从耶鲁大学的上一届毕业生中吸收15名新成员。入选条件十分苛刻:必须是出身美国东部豪门,家世显赫,最好是从英国移民、带有贵族血统的家族成员;中学阶段最好在美国贵族寄宿学校上过学,具有团结精神,善于恪守秘密;爱好体育,具有体育竞争精神,最好有军队服役经历,具有“斯巴达”式的战士气质等。骷髅会保证同时活着的会员不超过600名。由于参加“骷髅会”的基本都是美国名头很响的名门望族,其中包括布什家族、洛德家族、菲尔浦斯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塔夫脱家族等等,所以该会一直鼓励会员尽量内部通婚联姻,一来可以继续维持“蓝血”(即贵族血统)的纯净性,二来可以合力打造“骷髅会王朝”的权力和财富联盟。
从以上关于俱乐部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意义的俱乐部一般都会有既定的会员招募取向,他们或因共同的价值观、或被会员共同接受的生活方式而聚集。身份、性别、血统、嗜好等都可以成为入会的条件或限制,会员对俱乐部负有一定义务、也享有一定的权利,俱乐部则提供一定的私密空间给会员。除此,大至政治观点,小至言行举止、礼仪着装,俱乐部都有规定,这些,一直都是俱乐部文化的传统。我们还可以发现,历史上传统意义的俱乐部这种形式并不是以牟利为目的而设立的,时至今日,包括安德鲁斯、奥古斯塔这样的高尔夫俱乐部,也不是以牟利为目的的,虽然,它们依赖俱乐部的显赫名声,完全可以大发其财。
精明的商家将这种制度借用过来,各种各样采用会员制的商业客户俱乐部应运而生,但这与原本意义上的俱乐部已相去甚远。作为销售模式的俱乐部会员准入的门槛也从血统、家族、政治地位、身份、共同的生活方式取向,变成了单一的金钱取向,当今有的“俱乐部”则仅仅就是“有钱人”聚集的场所而已,当然,有钱也是一种身份标志,钱也是一道门槛。
到廿世纪初,美国大约有1万个俱乐部,其中4,500个在都市,5,500个在乡村。1998年以前,美国的各种俱乐部总数已超过3万个(请注意,欧美国家的许多公众(市政)球场都不叫俱乐部,我国的公众球场——龙岗公众也不叫俱乐部)。经过了二○∼三○年代,美国的俱乐部会员的席次还大多保留给上流社会富裕的人士,称为“乡村俱乐部阶级”,俱乐部交由一个有权力的会员理事会低调营运,仔细遴选每一件入会申请案,以保证俱乐部的“阶级纯洁性”。
18世纪,高尔夫成为俱乐部的新集结元素。
高尔夫以俱乐部为模式的发源,当追溯到最古老的高尔夫俱乐部、著名的—圣安德鲁斯皇家高尔夫俱乐部(The Royal and Ancient Golf Club of St Andrews),它最早的称呼是圣安德鲁斯高尔夫社团(The Society of St Andrews Golfers) ,成立于1754年。1834年,威廉姆斯四世成为俱乐部赞助人,改名为圣安德鲁斯皇家古老高尔夫俱乐部。圣安德鲁斯皇家高尔夫俱乐部是一个独立的会员群体组织,俱乐部拥有自己的会员和会所,但没有自己的球场。因此,最早的高尔夫俱乐部的概念完全和我们上述的定义吻合:一个以高尔夫生活方式而集结的群体组织。
位于美国南部乔治尼亚的奥古斯塔国家高尔夫俱乐部是一个著名的私人球会,球场是波比•琼斯的作品。
奥古斯塔的私密性非常高,很多资料都秘不示人。它只接受男性会员,不接受女性会员,这是近年来最受到女权主义者及媒体诟病的地方。迫于媒体压力,2002年9月俱乐部才公布了其300名会员的名单(到目前为止,泰格•伍兹也只是该俱乐部的荣誉会员),但是奥古斯塔主席William “Hootie” Johnson态度很坚决:俱乐部没有义务接受女性会员 (USA TODAY, 2002-9-27)。
从2002年公布的会员名单上我们可以看到:
1、其会员包括有前美国国务卿、国会议员、来自摩托罗拉、可口可乐、摩根等大公司的高层;
2、奥古斯塔是一个老人俱乐部,平均年龄是72岁,超过三分之一的人都已经退休,其中包括有阿诺•帕玛。大部分是来自传统产业如银行业、金融业、石油、制造业等的巨子,而很少有来自互联网产业的巨子;
3、会员中年龄最大的97岁,最小的39岁。
另据奥古斯塔一位会员透露:
1、俱乐部会员数量一直保持在300名。新会员加入数量由现有会员的死亡或者离开决定。如果有会员死亡,俱乐部会对外公布;
2、会籍价格介于$25,000-$50,000之间,比其他许多私人球会都要低;财政由俱乐部主席控制;
3、新会员一定是由现有会员提名邀请,而不会接受任何申请程序(比尔•盖茨也是乖乖排了长队等候空缺等到的);
4、不接受女性会员,但是俱乐部允许女性会员嘉宾入场打球,估计每年共有1000场;
5、俱乐部每年有51周是封闭的,只有大师赛赛季才对外公开。
2005年有人撰写书籍,批评奥古斯塔一直保持1931年成立以来的老样子,是时候迈进21世纪了。该书还尖锐指出:奥古斯塔早已不是朋友相聚享受高球乐趣的地方,而是社会权贵的集中地,在这里可以达成交易,甚至可以使国家政策受到影响(美国外事官员中有19个是奥古斯塔会员)。
俱乐部模式被引进高尔夫的时候,俱乐部的文化传统仍被遵循着,就是到了今天,在世界著名的高尔夫俱乐部里,一切还是遵循着古老的传统,如安德鲁斯、如奥古斯塔、如柏树岬、如香港粉岭,包括严格的入会制度、邀请制、审核制、黑名单和“非会员不得入内”。
笔者在美国就曾吃过两次球会的“闭门羹”,一次是在柏树岬俱乐部(Cypress point),一次是在拉斯维加斯的影子溪流球场(Shadow Creek)。美国总统克林顿、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高坛霸主泰格伍兹也都曾经有过类似被私人俱乐部拒绝的经历。
随着俱乐部的发展,生意人发现若加入高尔夫俱乐部的行列,对于销售商品,譬如股票、债券、保险和汽车有很大的帮助,因之也趋之若鹜,纷纷把加入高尔夫俱乐部视为职业需要,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和普及也促使了高尔夫俱乐部模式的发展。俱乐部经营模式因之也就成为高尔夫球运动的通行商业模式。
美国婴儿潮时代人在八○年代达到事业的巅峰,俱乐部很快就成为最时髦的消费场所。此种情况首先出现在加州,然后扩及全美国。房地产业者很快发现销售住宅的最好方法就是将房子建在乡村俱乐部的附近。因为俱乐部的所有设施,包括高尔夫球场、网球场、游泳池和会馆,可以提供周围数千个家庭的使用。
在我国,同样的事情也正在发生,当高尔夫成为高端地产的终极题材时,有可能促进高尔夫球运动的家庭化趋势,高尔夫因与地产的紧密结合而形成高尔夫社区,也因而使俱乐部回到它的原本意义上,那就是——以高尔夫生活方式为共同取向的家庭的社区。
1927年,一群经理人聚集在芝加哥,成立了美国俱乐部经理协会(CMAA)。协会的目的是确立俱乐部经理的专业地位。协会中包含有9名女性,也成为创始会员。该协会实际上一直都有女性成员的加入,而俱乐部是美国最早出现女性高阶经理的企业之一。自此,开始有了专业的俱乐部管理人组织,俱乐部管理成为一种新的专业。
根据总部设在美国波士顿的国际健康及运动俱乐部协会(International Health Racquet and Sportsclub Association;IHRSA) 的调查,俱乐部的管理者普遍认为“会员维系”(member retention)是俱乐部成功最重要因素。在高尔夫俱乐部的管理上,我们相信,这种维系也同样重要,而除了靠草坪品质和硬件设施外,更有生命力的维系方式是具有俱乐部特色的会员服务和俱乐部的文化,这些都是私人俱乐部管理的核心。
文化就是生活方式,用老百姓的说法,叫做“活法”,俱乐部的生命力在于“活法”,在于文化。当我们仅仅把俱乐部模式作为一种营销方式甚至圈钱手段时,我们有理由担心它的生命力会有多长。当我国99%的球场都在采用会员制的时候,我们的投资商、俱乐部管理者对俱乐部文化的了解有多少?又有多少俱乐部注意到了俱乐部文化的建设?
投资商在各种各样营销专家的鼓噪和策划下,把俱乐部营销模式视为印钞机(会员卡就是钱),投资心态更加浮躁,更加急功近利。当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俱乐部营销模式的商业价值时,我们所忽视的恰恰是俱乐部经营中最根本的内核——俱乐部文化,而文化,是一个优秀俱乐部最有生命力的维系物,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文化是需要积淀的。
美国教育学家、加洲大学前校长克拉克教授曾做过统计:1520年前成立的组织,现在仍然用同样名字生存的,全世界只有85个。其中, 有70个是学校,有15个是宗教组织。浓厚的文化维系、非营利性或不以盈利为唯一目的,是这些长寿组织的共同点,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俱乐部(Club的音译),作为一种舶来品,我们还是所知甚少,高尔夫以俱乐部的形式进入我们的视野,也只有二十几年的时间,中国的职业经理人需要学习,我们都还在路上,在探索、学习、总结的路上。虽然有的朋友不一定赞同我们的看法,我们还是坚持认为:我们引进的不应该仅仅是一种体育活动,还应该是一种文化——高尔夫文化:同样,我们引进的也不应该仅仅是俱乐部这种营销模式,还应该引进俱乐部文化的合理内核和优良传统,不要把会员制当作“印钞机”。
如果不是这样,相信有一天我们会听到这样的声音:“狗日的会员证!”
(吴若成)
2008-1-12 深圳
文参考资料:《俱乐部发展史》作者:佚名
转自:http://sports.sina.com.cn/golf/2008-01-16/09193420247.shtml 新浪体育
试论业主制公众球场
在美国,关于公众球场的概念与我们目前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按照美国人的分类,我国现在的球场绝大部分都是公众球场(参见拙作《关于中国高尔夫球会经营模式》,刊于《高尔夫专业》杂志总第13期)。结合我国高尔夫球会经营模式的实际情况,也为了给我国的公众和非公众球场一个更为明确的区别,我们将公众球场定义为向社会公开开放的球场,也不发行会员证,这是公众球场有别于其它球场经营模式两条最鲜明、也是最基本的特征,只要遵守这两条基本原则,就是公众球场。
如果大家认可将开放和非会员制作为公众球场的定义,那么,我们认为公众球场与“市政球场”的概念是不同的,市政球场除了具有开放和非会员制两个概念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公益性,在美国,市政球场也是公众球场中的一个分支。
除此,例如美国的圆石滩球场(Pebble Beach Golf Link, CA)、松林球场(Pinehurst Golf Resort, No. 2, NC),此类球场在美国则被称为“日收费球场”(Daily Fee Golf Course),属美国公众球场的一种,它的基本属性是:球场为业主所有,不发行会员证,面向社会公开开放,我们称之为“业主所有制公众球场”。按这样的划分,会员制和非会员制,公众和市政之间的区别就清晰了。
美国其它两类公众球场:“半私人球场”(Semi-Private Golf Course)我们把它归类于非公众的半封闭会员制;至于“军用球场”,由于和我国国情相去甚远,也与我们的探讨没有关系,我们没有对其作划分。
从构建和谐社会,从全民健身活动、从高尔夫运动的推广、普及,从行业的发展等等角度,高尔夫应该大力发展公众球场的道路,当然最好是能够发展市政球场。
但是,“市政球场”(可以说是纯粹意义的公众球场)不可能是一种投资行为,而更应该是一种由政府财政投入的市政设施,同时也是政府推动全民健身体育运动的一项措施,其发展则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国家的高尔夫政策、土地政策的制约,同时还有赖于国家高尔夫税收政策的调整。以现阶段的国家高尔夫政策推论,我们判断起码在近几年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即使能够在个别地区出现,也只能是在有特殊条件的情况下生存,比如在建造成本、运作成本和地方税收保护等条件下。由于公益性质所限,收费较低,打球人次众多,从而也造成球场品质较低、管理比较粗放、设施比较简陋,这些都还将是公众市政球场的标志性特点。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如果我们知道圣安德鲁斯也是市政球场时,我们也许会对以上印象会有所改变,问题在于设立球场的目的是“市政”还是“商业”,是服务和体育锻炼运动场所还是商业机构。像圣安德鲁斯这样的球场,由于其在高尔夫历史上的地位,已经成了高尔夫爱好者心目中的麦加圣地,其收入自然不菲,而球场经营的收入全部用来球场的维护和扩大,球场的品质、管理、设施等当然不是一般市政球场可以比拟的。
如果从投资的角度考虑“市政公众球场”,想借此起到推广、普及高尔夫运动的目的,必须有三个前提,一、当地的政府能够提供土地或土地优惠;二、税收政策允许对“市政球场”给予优惠;三、或是地方政府可以提供财政资助。这样公众球场才可以较低的球场收费价格(我们较低价格的概念取目前龙岗公众的果岭费不超过300元的标准)向当地居民提供打球便利。否则,从商业投资角度考虑,投资商可采用日收费球场模式,就是业主所有制公众球场。
业主所有制公众球场可以在不违背公众球场的基本概念(开放、非会员制)的前提下,以高品质的场地、高水准的服务、规范精细的管理、全开放的经营方式经营;球场取差异化的经营方式,以有别于“市政球场”、也有别于封闭式、半封闭式会员制球场的价值取向,面向不同的消费群体,获取球场最佳的经济效益。业主型公众球场的收费将依据球场品质、市场需求而定,随行就市,有进退自如之便利。
以我们的估计,未来中国高尔夫球场的经营模式很可能会出现两极化,即向业主所有制封闭式球场和业主所有制公众球场分化。而市政球场(“Municipal Golf Course”目前中国为代表的是深圳龙岗公众球场),未来几年内在中国很难出现大的发展,问题在于我们上面所述。因此我们才认为,中国公众球场的发展方向在业主所有制公众球场,同时,这也应该是中国高尔夫球场一种新的经营模式。
至于目前在中国球会经营模式中占主导地位的业主所有制半封闭球会(在美国称半私人球会Semi-Private Golf Course,这类球场在美国也是公众球场中的一种),其中一小部分业主实力较好的将会转为全封闭式经营(现在已经有这样的倾向和案例);另一部分(我们希望是很小的一部分)由于该模式的不可逆转性,将处于较尴尬的处境,不但旧日风光不再,还会处于一个比现在更为狭小的生存空间——既无实力实行封闭式经营,又不可能靠正常会籍销售收入迅速收回投资,还不能放弃现有会员转为公众球场。如果球场经营情况不是很好,投资商实力又不足以维持球场的正常营运,还急于收回投资甚至需要还贷,就不得不靠变相降低会籍价格、降低门市价格、发售廉价会籍(这又损害了原会员的权益)、以及在勉强维持现有会员权益的状况下挖空心思发行各种短期会籍、尽量多接访客和打球团队取得现金流(这也会损害会员的权益),以此来维持球会的生存和正常运作。边际效益(如房地产)和日常收入,是这类球场回收投资和维持球场正常营运的主要手段(如果没有边际效益就更惨)。当这种手段能够奏效时,球场的营运还不会受到影响,一旦没有边际效益收益,日常收益又不足以保证球场正常运作,对现金流的渴望将成为这类球场痛苦的梦呓,当这种对现金流的迫切追求危害到会员权益时(如会籍贬值或变相贬值、订场权益受团队或访客冲击、访客价格下降对会员权益的冲击等),这类球场也就走进了恶性循环的怪圈。生意越差越损害会员权益,会员的维权行动又使球会与会员之间关系恶化、法律行动频繁,又对经营产生负影响,这是此类球场的隐患所在。
这和国外(譬如美国)的情况也是不尽相同的,美国大多数会员制球场会员的年费和消费收入就可以维持整个球场的运作(美国的打球人口较多,球场运作比较成熟简洁,也许运作成本也就比较低),球场的管理任务主要是球场的品质和服务质量,球场的管理目的更重要的是服务会员,而不是经营的问题。而我国目前这种会员制模式特点是高入会费和低年费结构,如果球会所在区位较好,会员数量和会籍价格设置合理,会籍收入和球场的边际效益足以较快收回投资,会员年费收入和消费足以维持球会管理还有利润,那问题还不会太严重。如果由于球场供大于求的原因,球会会员数量严重缺额,会员年费收入和消费收入并不足以保证球场的日常维护管理,问题就出现了。
会员的招募数量也是一个问题,自从这种会员制开始实行至今,大多球会都按照1200名会员的招募量招募会员,大多球会还在章程中承诺允许一个会员可携带三名嘉宾,我们不清楚这两个数字的根据所在。据美国高球研究提供数字,美国2004年核心球手的平均打球轮数为37轮(www.ngf.org)。国内目前还没有会员年平均下场统计数据。我们以每一个会员两周打一场球(年26场)、一次带一个嘉宾计,一个18洞球场一年要接待约6.2万人次;以每一个会员一周打一场球、都不带嘉宾计,一个18洞球场一年也要接待6.2万人次;以每一个会员一周打两场球计,一个18洞球场一年就要接待12.5万人次;如果每人每次都带上3个嘉宾(许多球会的会章是这么承诺的), 50万的下场人数可以说是天文数字了(按美国2004年打球人次50000万, 球场20000个计,平均每个球场年接待打球人次也就是25000人次。而从草坪养护的角度看,我们认为一个18洞球场年接待量最好是控制在50000人次以内)。也许有人会说不会有这么多会员都打球,但我们要想到,现在买会员证的成功人士也许没有太多的时间打球,但随着事业的成功、年龄增加、闲暇时间增多,下场打球的次数是会提高的(特别是城市球场、社区球场)。届时,即使有预约机制的限制,这些球会又如何兑现会章的承诺?如何保证会员的权益?如果在上述情况下还要现金流,就更不好保证了(我们都清楚会员下场多对现金流的影响)。招募会员人数的标准设定在“大多数买会员证的客人将不会下场打球”的前提下,是不可思议的。
更深层次的隐患还来自于国家政策,且不说许多球场的土地获得、经营许可就存在问题(2004年的一号文件及其后的全国球场清理结果很能说明问题),一旦引起诉讼(特别是集体诉讼)、提出合法经营问题,有些球场会处在一个非常不利的位置。何况现在被广泛采用的业主型会员制的操作方式,本身也就缺乏国家法律支持,1996年8月5日,国办发(1996)33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立即停止利用发行会员证进行非法集资等活动的通知》现在仍然是有效文件。其类集资形式及销售模式、以及契约方式等,经常成为维权意识越来越浓的消费者攻击的软肋。一些法律意识谈薄的球会、章程、合同、球会规定、价格体系制定不完善、不规范、不严谨的球会,会是首当其冲的被攻击目标。广东,作为中国现代高尔夫的发源地、高尔夫运动市场最发达的地区,是业主型会员制的始作俑者,也许将会是最早暴露问题的地区。
业主所有制公众球场会是很有发展潜质的模式,由于不存在会员制,也就不存在会员制的隐患。制约业主所有制公众球场的是比较透明的市场条件:球场所在区位的经济发达程度、球场品质、服务品质、周边打球人口、球场交通条件、气候条件、独特性、差异性等(当然也有其他的问题,我们可以继续探讨)。
在美国,业主所有制公众球场即日收费球场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模式,统计数据显示,从1999-2004年,美国新球场年增长数量从500-151递减,但是日收费球场所占的比率一直稳定保持在60-70%。据美国高尔夫基金(NGF)研究,近年来美国高尔夫发展放缓,日收费球场虽然仍占主导地位,但是也有式微的迹象,2004年新球场数量达到历史新低的150.8家,其中受冲击最大的也是日收费球场。有人把日收费球场前些年的繁荣归功于“战后婴儿潮”(Baby-boomer,出生于1946-1964,将近8000万人,这代人好攀比,以消费主义著称)。但是近年来美国经济不景气,收费较高的日收费球场也难逃此劫,因此美国球场果岭费“折扣风”方兴未艾,低价战略也确实有效的遏止了2000年以来球手下场次数走下坡的趋势(从2000年51800万人次减到2003年49600万人次),2004年首次回升至50000万人次。对此,不少美国业内人士已经指出高价格的日收费球场和封闭式球会是地域性的供过于求。在这种情况下,日收费球场进退自如的球场经营模式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如果是国内这种会员制球场,果岭费下调到一定程度的恶性反应是——会员起哄退会。
其实,目前中国球手的消费能力能够承载收费稍高的日收费球场,阻碍更多的消费者进入球场的除了打球费用高之外,昂贵的入会费是个重要的因素。在市政球场与会员制球场之间,还有一个消费阶层,这个阶层就是业主型公众球场的潜在客户。在市政球场模式与会员制球场模式之间,还有一种经营模式,这个模式就是业主型公众球场模式。
以我们的观点,目前国内许多采用会员制的球会,其实本来就不具备实行会员制的条件。采用会员制的模式,除了球场所必须依赖的自然条件外,我们觉得起码必须具备以下5个条件:1、周边具有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作为支撑;2、该地区或社区人群有较强的消费能力、3、交通便利、4、打球人口较集中、5、业主具备长线投资的经济实力和思想准备。
但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会在投资之前给自己的球场做定位分析的,急功近利的投资心态和集资功能的诱惑,驱使一批又一批的投资商走进了高尔夫怪圈:80%的球场在亏本(单指球会经营管理本身,不包括边际效益),球场10年来年增长16.5%。而且是“天下文章一大抄”,一种模式、一个章程就这么地不分南北、不分穷富、不分青红皂白的拷贝出来了,只要建球场,肯定就是“会员制”。探究个中原因,以缺乏创造力来归结肯定不是主要原因,在找不到比会员制更快的回收投资的经营模式之前,投资商是轻易不会丢掉这块鸡肋的。
中国目前的土地政策是土地只是有限年度的使用权,再加上整个社会心态的浮躁、急功近利和投机,会员制强大的集资功能是投资者所青睐的,何况还有圈地功能。因此,在球场和地产总是相伴相生的态势下,会员制又成为服务于地产项目的必要举措,此外会员制给球会带来稳定的客源和收入也不容忽视,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员制会举国皆首选了。
以海南岛为例,全岛面积3.4万平方公里,人口近800万,全岛常年打球人口300人,高尔夫球场16个。如果300名球员都购买了会员证成为会员,把300名球员分配到16个球场,每个球场可分到18个会员,这样的会员制如何运作?就算如媒体报道每年有二十万打球游客进入海南,分到16个球场,每个球场也就是1.25万人次,以人均消费600元计,一个球场年收入750万,付150万的税收,600万的营业收入(不是利润!)又如何养得起球场?无怪媒体上已经出现了“拯救海南高尔夫”的呼吁了。
作为会员制球场,必须永远把会员权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不容置疑的,所有的价格体系,运作体系设计、服务标准都必须围绕着会员权益、会籍价格、会员消费价格制定,而且是不可轻易改易的。会籍价格必须是持续上升的、不可逆转的(起码已购会籍者是这么期待的、会籍销售也要求这样的态势)。还以海南岛为案例分析,如果海南岛的球场是从公众旅游球场起步,适应海南旅游市场的发展,循序渐进,把生存放在首位再求发展,一旦上述条件成熟,再改制为会员制也不迟。起码获得一个可以游刃的草创时期,不至于一下子套进会员制的怪圈,进退两难。
在中国目前的土地政策和市场环境下,会员制隐患的发作只是个时间问题,建造中或者规划中的球会倒是可以未雨绸缪,把业主所有制公众球场作为一种前瞻性的选择。
高尔夫已经在中国发展了二十年,社会在进步,法律在完善,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在逐渐成熟,行业和行业观念也应该做些反思,应该有所创新,大可不必在某种模式一棵树上吊死。创新,或者说如何改制,是中国球会未来几年需要考虑的行业问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还是这句老话,我们也相信明天会更好,“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龚自珍),高尔夫在中国还是大有前途的。
吴若成
2006年5月13日 深圳
刊登于高尔夫周刊2006-268期时有删节,本文是原稿。
转自:http://sports.sina.com.cn/golf/2007-12-07/11053343285.shtml 新浪体育
关于中国高尔夫球会经营模式的探讨
细考高尔夫俱乐部这种模式的发源,当追溯到最古老的高尔夫俱乐部、著名的—圣安德鲁斯皇家高尔夫俱乐部。其实,圣安德鲁斯皇家高尔夫俱乐部只是一个独立的会员实体组织,俱乐部拥有自己的会员和会所,但没有自己的球场。因此,最早的高尔夫俱乐部的概念从严格的意义来讲是一个由个体会员组成的一个实体组织,与我们现在看到的高尔夫俱乐部形式有所不同。在我们以下所提到的国内高尔夫俱乐部,其实更多的时候指的是高尔夫球场和依附于球场的会员组织这个一体化实体、以及他的市场运作经营模式。下面,我们在探讨经营模式时,会使用高尔夫球会这个称谓。
自高尔夫1984年被引进以来,国内球会一直采用一种叫“会员制”(或称俱乐部制)的经营模式,直到这几年才有公众球场出现。由于会员制模式具有较好的集资功能又有不可改易的特性,现在仍是国内经营高尔夫球会的主流模式。细考国内的会员制,其实与美国、英国、日本的会员制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与圣安德鲁斯皇家高尔夫俱乐部的模式,则已是相去甚远。
由于目前国内还缺乏一个被大家都认可的、严格的区分准则,我们姑且把国内的会员制按经营方式分别称之为半封闭会员制和全封闭会员制。还有一种叫私人球会,但私人球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经营方式,它也不对外经营,但为了讨论方便,我们把它也列进探讨的内容。
半封闭会员制的基本概念是:球场为业主所有,业主把球场的使用权分售给若干个会员,会员在约定的年限内(一般是按球场的土地使用年限)可按约定的权益优先使用球场,业主对球场的盈亏负全部责任,球场在满足会员的权益之后,可将球场对外开放经营。
全封闭会员制的基本概念是:球场为业主所有,业主把球场的使用权分售给若干个会员,会员在约定的年限内(一般是按球场的土地使用年限)可按约定的权益使用球场,业主对球场的盈亏负全部责任,除会员及会员所携嘉宾外,球场不对外经营。
国内的北京华彬、深圳西丽、上海佘山、深圳云海谷等就是采取了全封闭会员制的经营形式。美国的奥古斯塔球场也是这样的球场,入会严格,收费高是其特点,由于奥古斯塔球场曾拒绝过比尔.盖茨入会而更负盛名。奥古斯塔球场(Augusta National G. C.)一直保持只招300名男性会员,稀缺的会员名额资源、非会员不准进入和严格的入会审核制度,这是作为封闭式球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入会费($25000-$50000)反而不是主要问题。
私人球会的基本概念是:球场为全体会员共同拥有,也只为会员(和会员所携嘉宾)提供服务,所有会员共同承担球会的全部责任。
以上模式,我们统称之为会员制球会,其中,第一种在国内最常见,是国内高尔夫球会的主导模式;第二种模式近年开始出现,有流行之势; 第三种模式比较少,国内好像还未见。
非会员制的经营模式是公众球场(我们这里讲的公众球场是作为一种经营模式的概念,不是完全的国外公众球场、特别是市政球场的概念)。公众球场还包括了度假地球场和酒店球场(这两类球场也可以是相对封闭的经营模式)。
公众高尔夫球会:我们把公众(Public)球场的基本概念定义于是面向社会全开放的高尔夫球场,以区别于会员制的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经营的球场。不发行会员证,是我们给公众球会定义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在美国,公众球场的概念与我们的理解是不同的,所谓的公众球场实际上包括了四类球场;1、日收费球场(Daily Fee Golf Course),2、半私人球场(Semi-Private Golf Course),3、 市政球场(Municipal Golf Course),4、军用球场(Military Golf Course)。其中,日收费球场其实就是业主所有制公众球场;半私人球场类似于我国的半封闭会员制球场;市政球场才是严格意义的公众球场,这类球场一般都会由政府支持建造,并以较低的收费向当地附近居民提供享受高尔夫挥杆乐趣的场所。在市政球场打球,一般的球场一场球的收费约在20美元左右;军用球场则隶属于军事基地,对军人及其家属(优惠)开放。
在美国的两万多个高尔夫球场中,80%都是此类公众球场。我们在这里必须说明,这里所提到的四种公众球场概念是完全不同的,经营模式也不一样,收费更相距甚远,像圆石滩球场(Pebble Beach Golf Links, CA)和松林度假乡村俱乐部(Pinehurst Resort & C. C., NC)等都是公众球场,此类公众球场18洞的收费可高达500美金。
公众(市政)球场经营模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高尔夫运动普及的体现,或许更能充分体现高尔夫体育锻炼、休闲活动的特点。在我国,由于经济发达程度的限制,还不可能有大量这样的球场(深圳龙岗公众高尔夫球场、深圳云海谷公众球场就是国内目前仅有的公众球场)。
在一般打高尔夫球者的印象中,公众球场意味着廉价、意味着管理粗放、意味着品质较低、意味着设施简陋。但是我们认为,公众球场其实也可以有高品质的场地、高水准的服务、规范精细的管理和采取全开放的方式经营;公众球场的经营方式进退自如,可以面向不同的消费群体,经营得当也可以获取不错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高尔夫球场经营模式。像美国著名的圆石滩球场(Pebble Beach Golf Links, CA),今年(2005年)举行美国公开赛的松林2号球场(Pinehurst Resort & C. C., No.2, NC)和Bethpage State Park (Black course)等。
度假球场是公众球场的分支,具有以下特征:球场远离城市人口密集地区,缺乏足够的常住人口支持,地处旅游度假区,有赖于季节性的游客作为球场消费主体,有赖于度假区本身的吸引力度(度假区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气候差异性等)和球场特色、品质。度假球场还需要有到达度假区的交通便利、旅游接待设施条件;最好还可以接待企业的高端会议、高层次的企业培训;有接待举家出游和团体出游的条件,有多样性的旅游休闲方式。一般度假球场都会采用非会员制的经营模式(也有例外),球场与度假区成为一体化、互补经营模式等。
在美国还有一类球场是作为酒店的配套项目,就是酒店球场。酒店球场是公众球场的另一个分支,它的经营模式可以是完全公开经营,对入住酒店客人提供打球优惠;也可以相对封闭经营,相对封闭经营是球场只服务于入住酒店的客人,不接待外来访客 。
在以上模式中,半封闭会员制球场有式微之忧,全封闭球会球场、公众球场有上升之势。我们估计,以“公众球场”的模式经营高尔夫球场,可能会是高尔夫球场经营模式的一种倾向,即业主所有制公众球场。
如何给自己的球场一个合适的定位?球场采用什么样的经营模式?是业主关心的问题。按照我们的理解,一个球场经营模式的定位和经营的成功与否,基本取决于以下四个方面:
(1)球场所在的区位
构成球场区位要素的是球场所在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交通条件、人文、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人口密度、当地消费观念、消费意识等。
(2)球场的品位、档次
包括设计水平、建造水平、球场的独特性、风格、挑战性、趣味性、周边环境 、唯一性等等 。
(3)球场的市场取向
业主根据上述两个因素确定球场的定位,明确球场的市场取向和目标客户群,并以此选择符合球场市场取向的经营模式。
(4)球场所采用的经营模式
一个符合球场长期发展需求的经营模式,应该由以上三个因素决定,并因地制宜制定出来的,而不是一个生搬硬套的模式。而一个球场的经营模式一经采用,便不宜变换,这也往往就可能
决定了一个球场经营的成功与否,特别是会员制(包括半封闭球会模式和全封闭球会模式)球会的设立,必须定位准确,必须十分重视会规、会章的制定,重视对会员权利义务的承诺和界
定,重视这些规章制度对经营管理的长期影响。
(5)球场的管理水平
球场的管理水平是球场经营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能否吸引客人到场的重要因素。衡量一个球场管理水平基本看四个方面,一是球场品质(指球场场地质量);二、运作水平;
三、服务水平;四、管理成本。因场地质量、运作水平、服务水平和管理成本的高低,也就基本决定了一个球场的经济效益。
以上是我们关于国内高尔夫球场经营模式的探讨和分析,事关高尔夫球场和高尔夫行业如何发展,关于这个问题探讨还有待于业内人士的不断摸索、实践,有待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
展。
吴若成
2005年8月6日于深圳
原文刊登于《高尔夫专业管理》总第13期,本文有修订。
转自:http://sports.sina.com.cn/golf/2007-12-25/16133381193.shtml 新浪体育
你买的是高尔夫“永久会籍”吗?
世界上现行的高尔夫会员制大致有三种形式,即所有会员共同拥有的私人球会(国内没有这种形式);业主所有制封闭式会员制球会;业主所有制半封闭会员制球会。所有上述形式,都必须对会员权益进行明确界定,这种界定,一般是由球会章程来完成的,球会章程,是球会业主与各个会员之间主要的契约性文件之一。
国内绝大多数的高尔夫球会采用的都是半封闭会员制形式,近年来开始有封闭式球会出现。不管是哪一种形式,会员制球场一定要充分重视会章、会规的制定,因为这涉及到对契约双方权利义务的界定,且不易变更。但多年来,我国许多球会对会章会规的制定并没能给与足够的重视,我们在一些球场的会章和会籍宣传品中,都会看到两个错误的提法——永久会籍和终生会籍。
永久,就是永远,就是时间上的没有终止;终生,意味着一生、一辈子。如果按照字面理解,“永远的会籍”和只能使用“一辈子的会籍”还是有所区别的,我们不知道这两种会籍哪一种更好卖?哪一种更值钱?
我们没能考据出“永久”、“终生”会籍提法的最初出处,但在早期的一些球会章程里,这两个提法已经就出现了,国内的俱乐部模式和球会章程起初都是从境外拷贝过来的,因此,我们很有理由怀疑又是一次生搬硬套、重复拷贝的结果。
要保证“永久”的权益,需要有两个条件,一、土地的永久使用权或所有权;二、业主(包括自然人和公司形式)的永久存在。
由此,我们大致可以猜测到“永久会籍”提法的来源了,可能满足上述条件的永久会籍,只可能存在于实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和土地私有制国家中的私人球会,即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第一种会员制形式(球会为所有会员共同拥有)。其它两种形式的会员制都无法满足这两个必要条件。早期的拷贝者,脱离了中国的国情,直接将私人球会的会员权益提法移植到中国的土壤中来,又以讹传讹,重复拷贝,给中国的会员制埋下了法理隐患。
现今世界各国之土地制度,大约可分为三种:以美国、日本和法国为代表的土地私有制度;以英国和英联邦国家为代表的土地公有、但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用地制度;以及以苏联为代表的土地公有制度。
我们知道,我国的现行的《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对土地使用权的最高年限的规定是:居住用地七十年;工业用地五十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因此,我们可以确信,目前国内的高尔夫球会都并不具有销售“永久会籍”的基本条件。
而球场业主(有限公司)的是否能永久存在是个不需要证明的命题,所有的公司章程肯定都有关于解散、清算的预后条款。
“终身会籍”实际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活50年和100年都是一辈子,但既然“可继承”,自然也是“永久”的概念了。
也许会有人提出国家关于土地到期之后的政策还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但土地到期之后的不确定性恰恰也证明了“永久”的不确定性。
我们在《关于中国高尔夫球会经营模式的探讨》一文中对会员制球场是这样定义的:
私人球会的基本概念是:球场为全体会员共同拥有,也只为会员(和会员所携嘉宾)提供服务,所有会员共同承担球会的全部责任。
半封闭会员制的基本概念是:球场为业主所有,业主把球场的使用权分售给若干个会员,会员在约定的年限内(一般是按球场的土地使用年限)可按约定的权益优先使用球场,业主对球场的盈亏负全部责任,球场在满足会员的权益之后,可将球场对外开放经营。
全封闭会员制的基本概念是:球场为业主所有,业主把球场的使用权分售给若干个会员,会员在约定的年限内(一般是按球场的土地使用年限)可按约定的权益使用球场,业主对球场的盈亏负全部责任,除会员及会员所携嘉宾外,球场不对外经营。
请注意我们上述定义中关于“约定年限”的说明。
至此,我们可以说明一下撰写此文的三个目的:
一、 “永久、终生会籍”的提法不严谨,存在法律隐患,对球会而言是不利的;
二、 在球会章程中明确规定会员权益的有效年限,有利于球会在土地使用到期之后,对可能发生的土地使用续约成本规避风险,也给土地续约后球会继续经营留下会籍销售的空间;
三、 提醒消费者在选择、购买会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球场的土地使用年限,并注意制式合同(章程)的相关规定,保证消费者自身权益。
球会章程的修订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因此,对于新建球场,如果实行的是会员制,一定要充分重视会章、会规的制定,在法律日益完善、消费者维权意识日益成熟的今天,无疑是很重要的。
吴若成
2008年4月14日
http://sports.sina.com.cn/golf/2008-04-14/09293596376.shtml 新浪体育
浅谈高尔夫“私人球会”
高尔夫俱乐部会员制有三种运营形式,分别是:会员所有制封闭式会员制、业主所有制封闭式会员制和业主所有制半公开会员制。其中,半公开会员制约占全国球场总数的91%,根据网上公布的资料,目前采用封闭式会员制的高尔夫球场已达到30多家,约占全国球场总量的8%。
以目前中国的市场容量,相对于美国2005年统计的私人球会占球场总量的27%,我们觉得8%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从占领市场先机而言,当然也无可厚非,但估计将会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考验的是俱乐部业主的实力和经营者的文化底蕴。
传统俱乐部的精神只有一种,且来自于历史久远的私人俱乐部。因此,不管是封闭式还是半封闭式俱乐部,都喜欢使用“私人球会”这个称谓。还有称为“纯会员制”或“纯私人球会”的,以希望有别于“不纯”的会员制,我们以下对封闭式会员制俱乐部的探讨,就采用大家都乐于使用的“私人俱乐部(球会)”的说法。
传统意义私人俱乐部的定义是:一个以某种相同或相近的生活方式而集结的组织。它的两大特征是: 共同的生活方式和私密性(参见拙作《俱乐部-高尔夫会员制的前世今生》)。这是采用封闭式会员制的俱乐部需要把握的原则,背离了这个原则,就谈不上“私人俱乐部”了。
就此而言,中国的城市私人社交俱乐部(如长安俱乐部),已经远远走在高尔夫私人球会的前面了,而脱胎于半开放会员制的私人球会,明显缺乏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如果还不能“守身如玉”,将很难进入富豪阶层的视野。
人们因特定的爱好、身份、社会地位等互为认同,也因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上的认同需求,进而希望发展与同质族群的互动。这是私人俱乐部能够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认同的同时也意味着有所拒绝,因此——“非会员不得进入”(Member only),一直是传统俱乐部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严格的传统私人俱乐部的会员发展方式是“邀请制”(By Invitation Only),而不是招募制。传统俱乐部只选择符合俱乐部全体成员共同理念的成员。俱乐部全体成员的共同理念通过会员理事会得到执行和贯彻,因此,在私人俱乐部里,会员理事会是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机构。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源自于贵族阶级的私人俱乐部,秉承其精神传承在本质上就是矜持的、从容的、淡定的,而不是喧嚣的、浮躁的、张扬的。奢华摆阔不是俱乐部的作风,咆哮自大也不是俱乐部的作风,沿街叫卖更不是俱乐部的作风。
至此,我们也可以知道,管理一个高尔夫俱乐部和管理一个高尔夫球场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一个私人俱乐部和管理一个公众球场也不是一个相同的概念(占目前全国球场总量91%的半公开球场其实属于公众球场)。
我们在早期关于俱乐部宗旨的陈述中可以了解到,私人俱乐部只接待会员及会员的客人;只有高雅的、生活品质好的人才能进入;俱乐部欢迎受过良好教育、文雅、开朗的会员;俱乐部只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客人满意第一,成本第二等等。
俱乐部提供的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其产品生命周期始于俱乐部,也终止于俱乐部;产品在会员享用之后即停止存在;产品留下美好的回忆;产品是一种体验,是无形的;服务的结果也希望如此。
传统私人俱乐部具有与开放式、半开放式俱乐部不一样的价值观,譬如:质量重于数量;充足不重要,重要的是满足;令会员愉悦是俱乐部的目标。
传统俱乐部一般还都会具备以下的特点,譬如:私秘、怀旧、舒适、安全、隐遁;独特、愉悦、满足等。
私人俱乐部的运营并不是以赢利为唯一目的,俱乐部运营的宗旨更多都是考虑如何运用俱乐部资源满足会员的需求和期望;维系会员之间和会员与俱乐部之间的关系。
私人俱乐部的精髓是稀缺的、不可模仿和复制的、无可替代的、独一无二的历史和传统。而这是需要积淀和坚持的。
高尔夫与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在我国的三大经济圈,目前正在形成与三大经济圈吻合的三大高尔夫板块,并且逐渐形成各自的地标性私人球会的雏形。在半公开会员制模式渐显窘境的时候,私人球会模式独具的、其他模式无法代替的社会效益、以及“私人球会”的尊贵和神秘、蕴藏的商机终于引得投资商把目光投向这一古老的“新大陆”。
但是,在浮躁成为通病的当下,资本的寻租本质、中国高尔夫特殊的经营环境、急功近利的投资心态能够容纳得了高尔夫私人俱乐部这样“淡定”的文化产物吗?
我们已经罗列了太多关于高尔夫的好处,譬如,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地产价值、美化居住环境等等。但就目前中国的高尔夫市场而言,高尔夫本身并不是一个能挣大钱的项目,私人球会更不会是一个来快钱的项目。将高尔夫引进现代中国的第一人——霍英东先生本来就没有打算以高尔夫挣钱。
我们或许可以从美国私人球会50年来的变化,窥测中国封闭式高尔夫俱乐部的经营前景:
50年代,美国私人球会占62%;日收费球场占23%;市政球场占15%;
2005年,美国私人球会占27%;日收费球会占58%;市政球场占15%。
而在最近的15年当中,1990年,美国的私人球会有4382个;2006年,美国的私人球会有4391个,数量上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资料来源:NGF)
这两组数字可以说明两个问题,这就是:高尔夫在全球的发展态势呈平民化趋势;其次,一定数量、相对稳定、比例恰当的私人球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私人球会的产生、存在,与经济发达程度有极大的关联度,一个以强大的中产阶级为基础的富豪阶层是私人俱乐部存在的必要条件。胡润团队的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中国有105个富豪的个人财富达到1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超过名列第三的德国50人。今年800位上榜富豪的总财富达到了34452亿元,中国的富豪阶级已经形成。但最受富豪欢迎的私人俱乐部还是长安俱乐部、雍福会和中国会所,高尔夫私人球会的运营远远落后于城市社交俱乐部,还没有得到富豪更多的青睐。
以我们的看法,设立私人球会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球场所在的地区具有这样的市场条件;
2、球场的建造品质、管理达到相当的水准;
3、业主必须具有设立私人俱乐部应有的文化理念和长线投资的实力及思想准备。
苏格兰皇家古老高尔夫俱乐部发展部汉克威尔先生曾经说过:“我要纠正大家的一个误会,不要认为英国的高尔夫俱乐部是赚了大钱的,实际上欧洲许多球会是作为非赢利机构注册的,享受免税的待遇”。
中国高尔夫没有这样的好运气,可以享受免税待遇,中国的高尔夫投资者也还没有到这样的份上,拿高尔夫当文化玩,将俱乐部设立为非赢利机构。
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1. 未来数年中,有市场需求的私人球会,其市场份额不会超过球场总量的5%;
2. 现有“私人球会”还会出现一个“优存劣汰”的过程;
3. 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将以区域性划分市场范围,对地区市场判断的准确性关乎俱乐部的前途;
4. 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地产社区,设立社区球场,采用“私人球会”的模式,会更具可行性;
5. 抢占俱乐部模式制高点的竞争将是对经济、文化实力的考验,对业主的实力要求很高;
6. 是否具有优秀的球场品质和独特、优秀的俱乐部文化是对俱乐部的生存考验。
中国人已经在急不可耐的呼唤“东方的奥古斯塔”,我们也期盼中国出现自己的“奥古斯塔”,但只有佼佼者才能独占鳌头,才能享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意。用马克思的话说“……只有不畏艰险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中国俱乐部管理人前面的路还很长。
吴若成
2008-5-12
http://sports.sina.com.cn/golf/2008-05-12/18553658244.shtml 新浪体育
关于高尔夫球场市场定位的探讨
我们在数年前就提出高尔夫球场的市场定位问题,希望引起业界的注意,可惜是应者寥寥,中国高尔夫球场的建设和经营还是在重复二十年来的老套路,拍脑袋仍然是最流行的“定位”方式,中国高尔夫在一个标准(国际标准锦标赛18洞72杆)、一个模式(半公开会员制)的窠臼中徘徊。“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 (刘欢-弯弯的月亮),惆怅的肯定不止刘欢,黄炎先生就于心戚戚,挖空心思的提出了一个“找位”理论,我理解这个理论的依据是:“原来本无位,需要找一个”,不知道是否理解有误?可谓用心良苦了。
什么是高尔夫球场的市场定位?它应该包括什么内容?这是我们希望能够引起讨论的问题。先请大家逐字逐句的认真细读下列文字:
关于定位的理论——
是指企业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顾客对该类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为本企业产品塑造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形象,并将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顾客,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杰克•特劳特与艾•里斯 )
从定位大师的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市场定位的实质是使本企业(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严格区分开来,使顾客明显感觉和认识到这种差别,从而在顾客心目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说,高尔夫球场的市场定位是指——
通过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分析,根据目的客户需求、市场发展趋向等,结合球场所在地的具体情况和投资者的背景,建造和经营一个符合市场需求、形象鲜明并有别于其他产品的球场。
这样,所谓高尔夫球场的市场定位,就应该包括以下两个内容:
1、建一个什么样的球场(球场硬件定位);
2、如何经营这个球场(球场软件定位)。
球场硬件的定位:硬件是球场的“躯体”,它包括了由有形的草坪、沙坑、障碍区、球道造型、会所、道路、园林景观和周边自然环境等形成的球场综合效果;也包括无形的、依附于以上综合效果的:球场设计的安全性、可打性、设计风格、趣味性、挑战性、难易度、视觉效果等。其目的是解决在既定的条件下,建造一个什么样的球场才具有独特的风格并符合我们的目的客户需求的问题。
球场软件的定位:球场软件包括球场的经营模式、管理机制,是球场运营的机制,这个机制是与球场的“躯体”两位一体的,是根据各项既定条件分析、判断、制定的。更高的要求,对于俱乐部制的球场,还应该是经营者所赋予的、属于这个球场(俱乐部)所独有的文化内涵。
只有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球场定位。
至此,我们或许可以了解到,理性的球场定位并不是一句“我要建一个顶级、一流、高端的球场”这么简单,而是需要在大量的市场调查和实地勘察的前提下,经过对市场及其前景的分析、论证、判断后的结果。
在考虑建一个什么样的球场才有市场之前,我们可能首先要了解两个问题,1、球场选址处在什么样的区位条件下;2、我们的主要目的客户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来自何方?这些人需要什么样的球场?
区位条件,在目前的中国还是很重要的市场要素,请看今日域中,哪些球场是高尔夫的赢家就可知道区位的重要性了。这是因为中国的高尔夫只有二十几年的历史,高尔夫打球人口还很少,市场还很小,而且各个地区高尔夫并不是均衡发展的。同时,高尔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或度假方式,也都还需要假以时日。在现阶段及以后的一段时期内,球场还将更多的依赖于地区性的市场条件。因此,如何结合球场所在区位和选址的条件、特点,建造更符合市场需求并具有独特风格的球场和采用合适的经营模式,往往也就成为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这样的球场类型包括都市球场、度假球场,还有市政球场、酒店球场、社区球场等等。
球场对区位的依赖程度,在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增加之后,在交通工具、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都发生一定的变化之后,可能逐步摆脱“地区”的束缚,高尔夫爱好者将可以天南地北的去寻找高尔夫的乐趣,那时,区位在球场市场定位中的重要性将会是另一种意义。
奥古斯塔的会员并不都是该地区的居民;圣安德鲁斯和圆石滩球场的客户来自于全世界;夏威夷70多个球场,除了一个市政球场之外,大多是旅游度假球场;我们在全美球场排名的前十几位球场中,可以看到一个名叫Sand Hill的球场和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老牌球场排在一起,这个球场却坐落在美国的纳布瑞斯卡州(一个很偏僻的地方)。区位对这些球场而言更多的是地理、气候、人文、交通等因素的影响。
“地点、地点、地点”,这是我们熟知的理论,也是“区位论者”的理论依据,但社会是在发展着的,而且世界上确实也存在许多让人们愿意不远万里而去的球场,因此,有前瞻性的投资商或许会对区位有不同的看法,这里,考验的是投资商的实力和眼光。
由于现在许多球场都是复合性项目,并不是单一经营的高尔夫球场,因此,在思考上述问题时,还必须把球场放到项目总体规划中考虑,必须配合投资商的市场取向,必须考虑整体项目和球场的效益取向等。
美国高尔夫基金会(NGF)将高尔夫球手划分为4种,分别是高尔夫核心球手、偶尔球手、青少年球手和老年球手,是按照参与程度和年龄段划分的。由于我国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统计和客户细分,我们建议在进行球场定位时,可以将目标客户类型按职业和高水平业余球手(包括世界顶级选手、职业选手、业余高手);高尔夫爱好者(包括一般水平的业余球手、以高尔夫旅游为度假方式的人士、高尔夫社区居民)两大类划分,以此解决“为什么人建一个什么样的球场”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球场主要是为上述哪类客户建造的,因为,不同类型客户对球场的需求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兼容性较高的球场,肯定是我们都会希望的,问题在于我们也得准备为此而付出代价,譬如,建一个泰戈伍兹也能够正常发挥的球场,譬如,建一个锦标赛球场。不同类型的球手会有不同的需求,职业球手和高水平的业余球手,可能会更多的选择挑战性较高的球场,但这对于普通高尔夫爱好者而言,挑战性就可能是“挫折型”或者“折磨型”球场了。可见,“顶级”和“普通”皆宜的球场是不太容易做到的,在这一点上,高明的球场设计就非常关键了。
我们可能还需要了解上述各类群体的“体量”,也就是要知道我们选择的目的客户市场有多大,确定我们的目标客户群体是“小众”还是“大众”。譬如,我国有多少职业球手?有多少业余球手?有多少球手有条件而且会选择以高尔夫作为度假方式?当地的高尔夫打球人口、潜在人口有多少?买了高尔夫物业的业主有多少是高尔夫爱好者?或者仅仅是出于对高尔夫环境的喜欢?或者是等待物业升值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做球场市场定位时需要调查和分析的。
根据国内目前的高尔夫现实,能够养活中国目前这400个高尔夫球场的并不是世界顶级球手,也不是我国目前这100多个职业球员,而应该是广大的高尔夫爱好者(在英语中,业余球员Amateur Golfer中的Amateur就是爱好者的意思)。这也就是我们一直反对凡建球场都是锦标赛球场的原因,也是我们力挺高尔夫平民化的原因。因为我们非常清楚,只有培育出一个庞大的高尔夫爱好者群体,才有利于高尔夫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我们完成上述工作之后,接下来便是如何按照既定的定位,考虑赋予符合目标客户需求的经营模式(服务于小众或大众、高端客户或者平民化、会员制或非会员制),同时将这种定位理念落实到总体规划、设计师的选择和建造投入中去。最终让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形象,并将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顾客,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的高尔夫球场。
以上的说法不一定严谨和科学,仅为一家之言而已,关于中国高尔夫球场的定位问题,还需要业内同行共同探讨,从而使中国的高尔夫能够早日走上理性发展的道路。
吴若成
2008年5月2日
http://sports.sina.com.cn/golf/2008-05-02/15313636653.shtml 新浪体育
关于利用城市绿地建立市民运动公园的思考
中国高尔夫的发展打一开始进入国门,就缺乏一个规范的政策环境,自2004年开始,更陷入一个尴尬的窘局,国办发[2004]1号文件下发四年了,一纸“暂停”之后,再也没有下文,而市场缺乏耐心,早已经按捺不住“芳心荡漾”,四年中,新建球场如雨后春笋般的破土而出,“停而不止”。究其原因,当时“通知”的四个内容(1、暂停新建;2、清理已建、在建;3、规范已建;4、检查指导)没有得到尽快的、全面的落实是一个主要因素,特别是“通知”中关于“抓紧研究提出规范、引导高尔夫球运动和设施建设健康发展的措施意见”没有尽快得到落实,是致使出现了后来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归纳起来,制约高尔夫发展的政策症结主要有两个,一是土地,二是环保,但至今为止,政府也一直未能就这两个问题进行规范性引导,而是沿袭以往简单的行政手段“一刀切”,不管是否存在土地或环保问题,一棒子打死,没有把行业引导和规范作为治理目标,可以说是因噎废食,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出,事实说明这不是好办法。如果这两个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规范和解决,中国的高尔夫应该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高尔夫投资商也不必再要挖空心思去钻政策的缝子,把一项阳光运动搞得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欲说还休了。
本文将就在城市绿地建造高尔夫球场的可行性提出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我们的观点是:未来的城市规划中(特别是大中城市和城市新区),预留大量的绿地(和城市绿化带),使城市具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个趋势,但大量的绿地仅仅成为“游人免进”的观赏草坪,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浪费;同时,大量的绿地建设、养护也给城市管理带来新的财政负担。
因此,在一部分合适的地区或城市周边,应用、发掘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将绿地提供给市民作为休憩、锻炼、运动场所;同时使城市绿地自身具有“造血功能”、以绿地养绿地就成为我们研究的对象。
以下是两个与绿地相关的定义和说明。
一、城市绿地的定义:
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
1、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
2、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二、城市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它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CJJ/T 85—2002
根据上述定义,在城市绿地建立供市民进行体育休闲活动并未违背国家的相关规定,完整的理解城市绿地、公园绿地的概念是一个关键。
“公园绿地”直接体现的是这类绿地的功能性。“公园绿地”并非“公园”和“绿地”的叠加,不是公园和其他类别绿地的并列,而是对具有公园作用的所有绿地的统称,即公园性质的绿地。
至此,本文的目的可以归纳为:
一、探究由政府统一规划、政府提供土地、政府(或投资商)提供建设资金,专业公司建设、经营管理城市绿地,以绿地养绿地的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二、探讨关于充分利用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将绿地提供给予市民开展草地运动的可能性。
三、在目前中国高尔夫发展“官禁民兴”的困窘局面中寻找一条出路。
按照城市绿地的功能划分,城市绿地具有以下的功能与作用:
(1)绿地的生态功能:
a. 净化空气 ;b. 净化水体 ;c. 净化土壤; d. 树木的杀菌作用 ;
(2)绿地的心理功能;
(3)绿地的物理功能 ;
a.改善城市小气候; b. 减低噪音;c.防灾避灾;
(4)绿地的景观功能;
(5)绿地的休憩、运动功能。
在以上5个功能当中,一般比较受重视的是绿地的景观功能,未被很好重视的是绿地的休憩、运动功能。而利用城市绿地建立运动公园完全没有损坏上述的任何一项功能。
按照一般的园林绿化规划设计要求有以下4点:
以人为本;
以绿为主;
以生态学为指导;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这其中,“以人为本”是城市绿地构建的指导思想,如何将“以人为本”落实到人民群众可切身感受的程度,是没有得到重视而我们需要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则是一直未被足够关注的城市绿地管理新课题。
国外关于城市绿地的使用和管理或许可以给我们以借鉴,如纽约市中心的中心公园,就包括各种各样的体育设施项目,从网球、篮球、足球、棒球、到钓鱼、划船等等,这些设施为市民提供一个休息、娱乐的场所,而且大部分的项目是免费的,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也很低,很多大城市的城市公园,包括了高尔夫球场,对本地市民给予优惠待遇。以人为本,就是应该让市民有机会、最大限度的直接体验和享用城市绿地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草地运动的内容很广泛,可以在城市绿地设立的草地运动种类包括:
草地网球;
草地滚球;
草地门球;
草地曲棍球;
草地飞碟;
草地足球;
高尔夫球等。
如何将上述项目有选择的引进城市绿地,让普通市民可以在家门口就享受到运动的快乐,让城市绿地充分发挥作用,更好的为市民服务?我们的建议是——
在政府统一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委托专业机构对大面积的城市绿地和城市绿化带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提交政府审批;将有条件的城市绿地建成城市绿地运动公园;按市场模式操作,“官督民办”,由专业公司建设、管理、经营,建立一个“以绿地养绿地”的新型城市绿地管理机制。
具体的措施包括:
根据绿地归属、面积大小、周边居住人口比例,建立包括观赏绿地、休憩绿地、健身绿地、运动绿地为一体的“城市绿地运动公园”或“社区绿地”;
内容包括:休憩绿地;健身、休憩、晨练、长跑;草地球类运动场地;
公园按一定比例分为收费项目和非收费项目两个区域;
如休憩绿地的长跑、休憩、健身等场地免费提供给市民使用;
球类运动场地以收取场地租赁费的形式、以较低价格提供本地市民使用。
其中,免费提供市民使用的健身、休憩绿地面积建议不低于绿地总面积的20%——30%;内容包括:健身器械、座椅、跑步路道(可以利用项目的环场路)、老人门球场地、儿童嬉戏沙坑、儿童秋千、休憩草坪等。
运动绿地则以较低廉价格提供本地居民使用。其中包括:
草地网球;
草地滚球;
草地曲棍球;
高尔夫球等。
以此,利用绿地本身的功能,建立起一个以绿地养绿地的城市绿地管理的长效机制。政府则始终控制公园在市场运作中的收费标准和公益项目的比例,监管公园的市场运作和管理,掌控城市绿地的公益性定位。
公益性和开放性,是城市绿地应用的重要指标,因此,关于绿地高尔夫球场(和其他运动种类)的定位一定要符合这两项指标,要十分明确。
鉴于城市绿地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城市绿地高尔夫球场必须定位为“市政球场”。
市政球场的定义是:市政球场是严格意义的公众球场,这类球场一般都会由地方政府支持、建造,并以较低的收费向本地居民提供享受高尔夫挥杆乐趣的场所。公益性、开放性和非会员制是市政球场的重要标志。
从市政球场的定义看,我们可以发现其内涵完全与城市绿地的相关概念吻合。
根据开放性、公益性的要求,球场从规划阶段开始就必须明确,建一个什么样的高尔夫球场才可以保证球场的定位,同时还能够达到“以绿养绿”的目的,这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我们认为,从保证球场定位和日后市场运作的角度,利用城市绿地建立的高尔夫球场可按照以下两个基本原则建造:
一、符合国际标准的(根据绿地面积的大小、周边居民的密集度、球场所在区位条件,也可以利用城市绿地或社区绿地建立一些非标准球场,如三杆洞球场、迷你球场等,总之要因地制宜);
二、符合市政球场定位的。
在这里我们觉得有必要澄清目前国内关于“标准”高尔夫球场存在的四个误区:1)必须是72杆;2)必须是7200码以上;3)必须是锦标赛球场;4)一条球道必须有4-5个发球台。
我们看看美国高尔夫权威机构关于标准高尔夫球场的定义:
标准球场(REGULATION GOLF COURSE):
是指任何包括不同的3杆洞、4杆洞和5杆洞的9洞或18洞球场。传统的长度和杆数:9洞球场长度应该至少2600码,总杆数至少33杆,18洞球场的总长度至少应该达到5200码,总杆数至少66杆。
* GOLF20/20的定义, 被GCSAA, LPGA, NGCOA, NGF, PGA of America, PGA TOUR, and the USGA在2002年3月通过。
如果以此定义标准建造市政球场,我们认为至少可以达到以下6个目的:
1、 以为市民服务为建造目的,而不是以为高尔夫运动员服务为目的;
2、 可以保证满足高尔夫竞技的标准;
3、 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建造费用;
4、 可以避免与锦标赛球场、商业球场同质化;
5、 可以形成差异化经营;
6、 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管理和养护费用。
我们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借鉴一些国外的措施,以体现球场的开放性和公益性,如球场每周有一天定为公众开放日,免费提供市民休憩、散步;球场也可借此进行高尔夫文化普及;借此体现公益、公众、市政形象,与会员制球场的封闭、私密性形成本质上的差异。
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还有,譬如:
仅设两个发球台(老人、妇女、儿童TEE;业余球员TEE)以满足市民(社区居民)休闲锻炼需要为目的,不追求挑战性和满足锦标赛事举办条件。
简约会所(仅设简餐、专卖店、收银、出发管理);
不提供球车(65岁以上老人可提出申请);
65岁以上老人、12岁以下儿童收费减半;
不提供球童;
不提供淋浴等;
这样,将可以大大降低球场的建造和营运成本,完全颠覆目前国内高尔夫球场奢侈化的形象,使高尔夫平民化成为指日可待。
根据上述公益性的定位,收费标准也是一个重要指标,考虑到市政球场具有区域归属性,我们的建议是按照绿地归属原则区别收取场地费。如向非当地居民收取相对较高的收费(譬如300元/18洞);以较低价格向本地居民提供高尔夫运动场地(譬如200元/ 18洞);除此,就下场而言,不再有其他收费了。相信,这样的收费标准是中国目前的老百姓可以接受的。这样做也完全摒弃目前国内高尔夫球场以会员制经营为主流的高收费模式,使高尔夫这只“王谢堂前燕”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关于绿地运动公园的运营管理模式和经营预测。
根据上述理念,绿地运动公园可以采用委托专业公司管理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专业公司的责任和利益是:按照行业标准管理球场;按照协商水准收取公园管理费用;也可以在政府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由投资商投资,包括建造和经营管理,政府以若干年的经营权作为回报,若干年后,球场收归政府所有,再以招投标方式挂牌聘请专业管理公司管理经营。政府的角色还是监管,还是保证球场的市场运作和管理不偏离公益性和开放性的定位。
绿地公园的收入主要用以公园绿地的养护费用,如绿地养护费用;管理人员费用;公园其他费用;(包括委托管理费用)。
绿地公园的经营盈余将主要用于:设立绿地基金,用以绿地归属区城市绿化项目;用以城市绿地的相关研究项目;用以绿地公园的扩建、改造、设施添置、设备更新等。原则是取之绿地用之绿地。
按照以上定位理念延伸的建造标准,建造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球场费用将可以比相同建造品质标准的球场造价降低至少20%以上(很简单的计算,一个6000码的球场比一个7200码的球场就减少了20%)。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不需要功能齐备、金碧辉煌的豪华会所、不需要购置大量的球车、不需要招聘大量的球童,建造和运营成本将可以大大的降低,最后则体现在球场能够以较低的收费使市民得到实惠,也从而体现了球场的公益性。
按照上述的价格标准,一个18洞球场以均价250元/人次、年下场6万人/次计,年收入为1500万;如果能建成一个27洞球场,按年下场10万人/次计,则年收入可达2500万,我们以绿地养绿地的设想将成为可能。在此,我们必须注意到球场的规模对管理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国内目前一个18洞高尔夫球场在经营正常的情况下,人员编制约是300人左右,其中,接近一半是球童,按照我们上面所述,由于市政球场不提供球童,人员编制将可以大大的降低,管理人员将主要是草坪维护人员(约30人)、会所服务员(约10人)和保安人员(约10人)。如果能够尽可能的雇用本地人员,还可以减少在职工宿舍等设施上的投资,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投资和日常管理行政费用支出。
一个球场的营业成本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是草坪养护费用,一个是员工工资,由于人员编制降低,工资成本也随之降低,以人均工资3000元/月、人员定编50人计,年工资支出约180万元;按照一个27 洞球场草坪年维护费用320万/年计算,两项费用的总和也就是500万元(未计入委托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
因此,我们认为,利用城市绿地和城市绿化带的使用功能,将其开发成可供市民休憩、运动的体育运动公园,既可发挥城市绿地的功能作用、服务社区居民、提升公园周边地块的价值、建立城市绿地新型运作机制,减轻城市管理的财政负担,同时也破解了目前中国高尔夫发展的窘局、颠覆了中国高尔夫奢侈化的定位、推进了高尔夫平民化的进程,在社会效益上既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在经济效益上也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吴若成、李昆
2008年3月7日新浪网 (本文有修订)
http://sports.sina.com.cn/golf/2008-03-07/14253517724.shtml 新浪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