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尔夫纪行(五) GCBAA会议上来了中国人
参加美国建造者协会的夏季会议,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中信朝向自从去年加入协会之后,今年是首次正式组团参会。GCBAA虽然号称有十八个国际会员单位,但参加年会并参与年会全部活动的并不多。因此,“中国代表团”自然成了关注的对象,五个亚洲人的面孔成了本届GCBAA会议上醒目的“老外”。
会议有多个报告,报告自然是用英语做的,一行五人,赵总和李博士的英语都了得,贾晓东这个日语专业生在国内基本没有英语语言能力,在美国的语言环境中,居然发掘出自己的英语天赋,可见语言环境是如何的重要。只有我是全(英)文盲(陈总只要喝多了酒就没有语言障碍了)。全靠着赵总和李博士,本人才能大致知道报告主题,深受没文化之苦。我的体会是:高尔夫专业的母语就是英语,掌握了英语,实际上就掌握了与世界高尔夫直接对话和吸取养分的能力。奉劝行业后生努力,好好学习英语。“书到用时方恨少”啊,不要像我,老大徒悲伤。
和国内的同类会议一样,会议也安排有一个比赛,赛场是开业于1897年的老球场,已经有110年的历史了,叫THE DEL MONTE GOLF COURSE。和早期的许多球场一样,球场是根据原地形设计并建造的,没有做太多的土方立体造型,因此比较平坦,但由于历史悠久,树木都很漂亮。
比赛当天,我的任务是将我们从国内带来的工艺纸扇发给每一个会员,因此,我觉得我应该是被GCBAA协会会员最熟悉的中国面孔才对。为了对付那天下午的差事,我向李博士现学了一句“a gift from China”,由于重复多遍,流利到会员都觉得可以和我做进一步交流,叽里呱啦的说着鸟语,没办法,只好搬出我的看家本领,耸耸肩说一句“Sorry, I do not speak English”,让老外们抱憾无限。他们心里一定在想:早知道今天要拓展国际业务需要和中国人打交道,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中文呢?当然,这只是我将心比心的揣测。
吴若成
转自:http://sports.sina.com.cn/golf/2007-09-30/16493202444.shtml 新浪体育
美国高尔夫纪行(六) 棕榈泉:皮特戴设计的PGA球场
“棕榈泉”(Palm Springs)这个名字,在国内已被多处“拷贝”,望文生义,总想到是一个棕榈婆娑、泉水潺潺的去处,没想到,有这么美丽的名字的地方却是诞生在这么粗砺、荒蛮的沙漠上。
乍见棕榈泉,我真的不明白这片绿洲是如何在这亘古的荒蛮之中出现的,寸草不生的高山、干枯而布满卵石的河床、绵延的沙漠、酷热的气候,这样的自然环境,又为什么成了豪富青睐的度假胜地?只是在回国以后,查了一些资料才得以明白。
棕榈泉延伸在洛杉矶以东约一百英里的科罗拉多沙漠之上,依偎在一万多英尺高的圣哈辛托山东麓,由于免受从西北的圣戈尔尼奥山口的疾风袭击,气候温暖,而山顶的融雪又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很久以前,这里大部分地面为棕榈树所覆盖,现在还有一些1500-2000年树龄的古棕榈树仍生机勃勃。附近的棕榈峡谷,有一处淙淙流淌的泉水,目前尚有一片长有3000棵棕榈树的丛林,棕榈泉的名称由此而来。
这里虽然地处南加州,却尽显热带风情:碧波荡漾的游泳池、绿草如茵的高尔夫球场、安闲舒适的五星级豪华宾馆、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私家别墅……当然,顾名思义,这里最有特色的还是那些棕榈树和饱含矿物质的温泉。不仅如此,棕榈泉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和特色,还吸引了众多名人来此休假,其中包括杜鲁门、肯尼迪、尼克松、老布什等美国总统,就连远在英伦三岛的伊丽莎白女王也慕名而来,更不要说那一大批红透世界影坛的好莱坞巨星了。
大家可能都知道棕榈泉是一个度假胜地,一个极尽豪华、豪富扎堆的地方,一个政界显要和电影、电视明星的专享场地,却不知道棕榈泉还以”世界高尔夫之都”闻名。在这个一年有360天是晴天的小小的城市,每年的酒店平均访客为100万人,不住酒店的访客还有60万人。吸引游客的除了一年360天的阳光以外,还有据说超过125个高尔夫球场。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许多的有名的赛事就是在这里举行的,像每年的Bob Hope Chrysler Classic, PGA Skins Game…都是在这个有名的高尔夫球之都举行的。
我们入住的酒店叫La Quinta,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这家酒店获得过无数次的奖,但最有名的还是附属于这个酒店的5个世界级的高尔夫球场。我们这次到访的就是其中的一个,是Peter Dye设计的 PGA West Stadium球场。
这个球场大家应该耳熟能详,在电视中出现过无数次,也举行过无数次赛事,
球场72标准杆,球道长度7300码。大师在这个球场里设计了无数个他的拿手沙坑(大师的著作就叫《请把我埋在桶型沙坑里》,可见他对沙坑的偏爱)。这个球场是全美TOP 100必定得打的球场之一,在1987,1989被Golf Magazine评为全世界的前一百名内,很有趣的是在记分卡上每一个洞都有自己的名字。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球场的沙坑,特别是那些溪流状的、又深又平的沙坑,非常有特色。最出名的要算第16洞(PAR5、 600码)果岭边上的沙坑,深达19英尺,该洞被命名为“圣安德鲁断层”(San Andreas Fault 这个著名的地质断层实际上位于加州,一直从旧金山的北加州到圣地亚哥的南加州),球掉进这样的沙坑,无异于掉进地狱。
继续阅读
美国高尔夫纪行(七) 丹佛GLENMOOR 戴家族的风格
[资料]丹佛市是美国科罗拉多州首府,位于雄伟壮丽的落基山东麓,濒南普拉特河,面积397平方公里,人口近50万,平均海拔1610米(约一英里),故有“一英里城市”之称。
那里早先渺无人烟,直到1858年发现金矿后,才建立了最初的居民点。1867年科罗拉多州首府从戈尔登迁至此地时,它还是一个偏僻的小镇。随着铁路的修建和二战后美国人口向西和向南迁移,丹佛市区人口剧增。1975年这里开采出石油和天然气,一时间各地富商巨贾,蜂拥而至。丹佛市内,云集了上千家石油公司,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城外井架林立。丹佛从此身价百倍,发展迅猛,一跃而成为美国中西部著名城市。
丹佛地处内陆,终年风和日丽,气候宜人,以盛产康乃馨著称。丹佛一年中有300多天阳光普照,空气清新,市区有公园100余处。城内至今还保留着十九世纪初的模式:坚固的城墙,古老的宫殿,高大的教堂,狭窄的马路。市中心为州议会大厦,周围有藏书上百万卷的公共图书馆,还有藏有古印第安人艺术珍品的艺术博物馆。美国两大铸币局之一的联邦政府铸币局即设在丹佛。
我们的丹佛之行,主要目的是与中信朝向的战略合作伙伴公司——戴伊设计公司签约,其内容,已见诸媒体,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了,还是谈谈球场吧。
我们到访的GLENMOOR球场是皮特-戴的儿子 PERRY DYE的作品,球场是林克斯风格,戴家族的风格在这里依然得到体现,但沙坑看起来就没有皮特-戴的沙坑那么凶险,枕木依然被大量的应用,皮特-戴喜爱的土丘只有在18号洞被表现出来。
球场有几点值得一说:
1、设计师在面积不大的范围内,利用造型,使球道与球道之间的互相干扰降到最小,几乎做到一丘之隔,两重天地的效果,不简单;
2、球场有大量的别墅,但不感到压抑,安排得恰到好处,而且房型风格多样,美不胜收,反而成了我的镜头大量捕捉的对象;
3、球场内有一大片湿地,这样的地方在美国属于不可破坏的区域,多条球道就围绕着湿地而建,被保护下来的湿地,波光荡漾、水草繁茂、成群的飞禽在球场出没,成了球场的主要景观。
风格多样的别墅
乔治-布什总统弟弟的房子在绿树丛中
球场是由所有会员共同拥有的私人球会(球场的别墅业主不是当然的会员),每个会员,都是球场的业主之一。球会则注册为一个非赢利的机构,球场的盈亏和会员没有直接关系。球会依靠会员的年费和营运收入作为球场的管理费用。据OB先生介绍,球会的入会费是6万美金,年费也要1万美金/年,每年球场的总支出约300万美金。
我们在会所看到一本会员通讯册,球场的会所马上要改建了(改造的一个原因是设计不合理,据说新的设计可以至少节省一个员工,每年至少可以节省10万美元的支出),每个会员都得拿出一笔钱出来,通讯册上有球场管理人发布的详细的改建预算。
吴若成
转自:http://sports.sina.com.cn/golf/2007-09-30/17053202459.shtml 新浪体育
美国高尔夫纪行(八) 赌城影溪:疯狂与激情的产物
内华达州位于美国西南部,是美国第七大州,也是美国山脉最多的州。拉斯维加斯是一个以“赌博”而闻名的城市,它是内华达的第一大城市,“高尔夫之都”是它另一个鲜为人知的称谓。内华达州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州有24个国家公园(包括著名的大峡谷)、100多个世界级高尔夫球场,一年四季都可以打高尔夫球,是美国西部名副其实的“高尔夫之都”。
拉斯韦加斯已经被无数人说过无数次了,人性被抑制的另一面在这里被释放和宣泄,宣泄出来的或许是魔鬼或者是激情,疯狂与激情同样体现在我们到访的影子溪流球场(Shadow Creek)上,球场的设计和建造,就是一个疯狂与激情的故事。
这是一个拉斯韦加斯式的故事,起源于一个日本富人在拉斯维加斯的亿万富翁Steve Wynn的Mirage赌场输了几百万美元, Steve Wynn决定利用利润去修建一个让这些客人只停留在他的赌场的设施, 他决定建一个高尔夫球场。他请了Tom Fazio来规划设计,告诉Tom Fazio他的高尔夫球场要有湖、瀑布、起伏的山丘、飞鸟和上百种的树。当Tom Fazio第一次到现场时看到的是一片沙漠,他质疑Steve Wynn想要的球场,Steve Wynn提高了Tom Fazio的设计费,告诉Tom Fazio不要质疑,他可以等。结果,2000万美元建球场,2000万美元做球场景观和2000万美元的球场设施费用使一个沙漠绿洲出现在拉斯韦加斯。所有的山丘、溪流、湖泊和瀑布都是由人工建造完成的,2万多棵树,200多个品种,从北部的OREGON运到这里。球场用地320英亩(约2000亩),1989年开业,球场1989年一开业就被高尔夫杂志和高尔夫文摘评为前10名的新球场。现在球场属于MGM(国内翻译成“美高梅”,也就是我们入住的酒店)的财产。这球场以前绝对不招待外宾(现在听说是局部开放),你必须先是MGM的贵宾,才有机会被邀乘座豪华轿车或直升机,前往享受沙漠中海市蜃楼般、人工堆砌出来的绿球道。传说以前还有关于贵宾是如何厘定的要求,譬如说是输掉最少十万美元。
虽然球场已局部开放,但是不住店的客人没有资格定场的规定却是不容置疑的(据说总统也是这样),当我们在享受了林肯加长轿车将我们从酒店接到球场之后,我被彬彬有礼的拒绝进入,原因就是我没有预订打球,而且,连会所都不得停留。李博士如何说服都无济于事,拒绝我进入的球场主管表情比我还痛苦,让你感到不应该为难他才对。我又被林肯轿车送回酒店,善解人意的开车老人半路上把车停了下来,示意我拍照片(球场不允许拍照),我自然非常感激,到了酒店,自然是要给小费了。
这是一个7239码、72标准杆的球场,奇怪的是,在记分卡上,你只能看到两个发球台REG•TEES(标准发球台6701码)和BACK TEES(职业发球台7239码)。可见球场在设计时就已经有一个完整的构思和定位,而这种定位是建立在对球场目标客户的分析基础上的,这和我们国内凡是建球场必定是“国际标准锦标赛球场”是不同的。
关于这个球场的描述,只能留给其他的同事了。
吴若成
转自:http://sports.sina.com.cn/golf/2007-09-30/17073202462.shtml 新浪体育
美国高尔夫纪行(九) 夏威夷:最后的盛宴
夏威夷,此次美国之行的最后一站。
夏威夷岛上的七十余座高尔夫球场,其中除了一座市政球场,大多是旅游度假球场,球场的定位与该州的定位是完全一致的。历史最长的是茂那鲁亚高尔夫球场,1898年就开始营业了。夏威夷还有一座被美国高尔夫球协会列为北美地区最具挑战性的球场,是位于柯崂山脉脚下的柯崂高尔夫球场。在夏威夷的行政中心瓦胡岛上,名列最高级的度假球场有夏威夷王子球场、寇欧林纳球场和海龟湾球场。
我们在夏威夷到访的第一个球场就是王子度假村的 The Prince Course(王子球场),这个球场也是出自名家之手,是PALMER 和ED SEAY (ED 本月刚刚在美国去世)设计的,新中国第一个球场——中山温泉就出自PALMER的手里。球场除了大气开阔之外,感觉平淡,球打完了,没有一个球洞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草坪品质也不好,球场还种了许多榕树,暴露在表面的根系因长期被剪草机修理,已经是伤痕累累,还影响到草坪的生长。组合式的房子按照固定的款色,被整整齐齐的安放在球场边上。虽然发球台边就立着警告牌,要球手对自己的开球负责任,我们还是听到了李博士开出的球落在百万富翁房顶时发出的清脆响声。
球场使用再生水,所有的地表水都被处理后循环使用(美国的许多球场都是这么做的),但球场的水潭明显的富营养化,水质很差,我们甚至在水潭边看到好几条死鱼。
当然,这个球场的景观也有可以借鉴的地方,没有太刻意的人工造景,原有的一些棕榈树和海边生长的一些盐生的灌木(红树林),还有水生藤类植物都被设计师应用为球场的景观。
水潭边的死鱼
浅根层植物给草坪养护带来麻烦
王子球场离机场很近,我们打球的整个过程,飞机不断的飞过我们的头顶。夏威夷太美,也太有名了,你会觉得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在急急忙忙地往夏威夷赶来,在这么美的地方,没有把球场建好、管好,简直是糟蹋好地方啊!
我们美国之行的最后一个到访球场是海龟湾球场,该球场位于瓦胡岛的北岸,以球场所在地海龟湾命名。球场设计者为Arnold Palmer。海龟湾高尔夫球场拥有两个夏威夷最好的球场,Arnold Palmer 和George Fazio球场以被选为举办PGA和LPGA比赛的场地。PGA Champion’s 巡回赛和Turtle Bay 冠军赛将在Arnold Palmer的球场举行,直到2008年。
按照我们的标准,这个球场的动线是不合理的,从出发台到1号T,开电瓶车足足要15分钟。也许是设计师不想让球场和度假村的别墅互相干扰吧, 同时也可能是为了保护那一大片茂密的树林。我们都感叹美国的设计师很幸福,球场的占地面积大小似乎不用出现在他的考虑范畴,也不用考虑需要留下多少别墅用地才能保证投资者的商业利益。也正因为这样,设计师才可以按照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自己想设计的球场,同时,我们也才会有机会欣赏到风格各异、千姿百态的这么多美丽的球场。最典型的例子是李博士讲过的,一个叫SAND HILL的美国新球场, 设计师BEN CRENSHAW 和BILL COORE是在8000 英亩的沙地上圈定了130条球道,最终Ben Crenshaw/Bill Coore选择了其中的18条球道建了一个18洞的球场,构成建造费用的80%是球场的喷灌系统所费。这与画地为牢和带着镣铐跳舞式的设计要求相比较,显然会有很大的差别了。
有了这样的条件,设计师在880英亩的原始地形地貌和诸多自然元素中,自然也就给我们创造出不同的高尔夫体验,与球道近在咫尺的热带雨林、海岸、山峰、鸟类栖息地都被设计师应用得淋漓尽致。球场在1992开业, 72杆, 7218码。
签名洞是第17洞,17洞果岭距离波涛汹涌的太平洋只有30米,果岭前方、落球区周围有9个沙坑排成一列纵队,每一个沙坑都张开“血盆大口”,随时准备吞噬你的来球。
这样的沙坑排了9个之多麻烦
提到夏威夷,人们立刻会想到穿着草裙、带着花环的姑娘和充满异国情调的草裙舞,想到白色的海滩和蔚蓝的海水,想到沿街的棕榈树和熊熊燃烧的火炬,夏威夷,代表着美丽、热情和浪漫。
在一片热情四溢的 “Aloha”声中,还会有人记起夏威夷也是一个有着铁与血的地方吗?孙中山就是在夏威夷创建了“兴中会”,并由此最终推翻了数千年的封建帝制;被周恩来称为“千古功臣、民族英雄、铁血男儿”的少帅张学良,晚年移居夏威夷,我们这次入住的酒店,就是将军当年和赵四小姐入住的希尔顿酒店(还都是住在第15层楼啊)。从酒店窗口望出去,就是浩瀚无际的太平洋,在酒店的右侧远处可以看到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司令部所在地——珍珠港。和日本人有着不共戴天的国恨家仇的将军,凭窗远眺之时,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珍珠港的两艘军舰——亚历桑那号(Arizona)和密苏里号战列舰(Missouri),记载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关键节点,亚历桑那号已经永远的沉没在夏威夷蔚蓝色的海水中,只有从亚历桑那号沉船里浮出水面的一滴滴油花,还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在珍珠港纪念馆里的日裔售货员,正忙碌地接待着游客,把有关珍珠港的纪念品卖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夏威夷的很多地方(特别是服务行业),都同时使用英、日两种文字,在夏威夷,据说你愿意的话也可以用日语和任何一个长着亚裔面孔的夏威夷人交流,这样的人到处都是。
张将军和赵四小姐做礼拜的檀香山基督教华人第一大教堂,依然传出赞美诗柔和的歌声,埋骨异乡的将军在夏威夷的陵墓,还会有来自祖国、来自他的家乡白山黑水的凭吊者吗?
后记:
本文是根据我的出差报告改写的,写出差报告,是陈总在美国时就下达的任务,但由于语言障碍,了解情况和消化此行的资料,让我费了很大的劲,在此要感谢李博士和赵总,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如果不小心将“出差报告”的个别部分写成了“疑似美文”,那不是我的错,是球场太美了;
体验是美的,回忆也是美的,写报告的过程,对我是再一次美的体验,可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茫然”,我还是不能重现体验的全部感受给大家,深以为憾;
我最后想说的体会是:不美的球场都是相似的,美的球场却各有各的美丽。当然也是COPY来的,脱胎于列夫•托尔斯泰老人的名句。
吴若成
2007-8-25 于深圳
转自: http://sports.sina.com.cn/golf/2007-09-30/17113202466.shtml 新浪体育
高尔夫球场草坪维护费用探讨
一个18洞高尔夫球场草坪的年养护费用是多少?这是很多草坪总监、总经理、老板们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其中以老板们为甚。老板关心这个问题的目的大多在于想省点钱,开源节流嘛。要节流就得有节流的依据,因此,老板们遇到业内人士或到别的球场打球,顺便问问球场草坪的养护费用就是很正常的事了。今年5月,中信朝向国际草坪研讨会召开期间,美国的前高尔夫草坪总监主席,SAN DIEGO市TORREY PINES球场总监MARK WOODWARD先生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居然给不出一个具体的数字。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位前主席不专业,其实人家老美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美国的许多球场的草坪养护费用是“按需分配”的,不封顶的,你让他怎么回答呢?
提出的问题看起来似乎很简单,想想看草坪养护费用不就是部门的各项开支吗?我们把草坪养护的各个部门的开支都加起来,数字不就出来了吗?其实并非如此。草坪部日常的养护费用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员工工资福利;
肥料和农药;
机械维护和修理;
水、电费;
油料(燃油、机油等);
喷灌维护和修理;
园林维护;
草种(补播或过渡地带交播);
沙类;
行政费用(办公用品、差旅费用等);
其他杂项(工具、等);
当我们把这些罗列出来以后,新的问题就出来了,譬如,一个18洞高尔夫球场需要多少员工?30, 50 还是100个;员工的工资待遇多少为合适?农药肥料是使用进口的还是国产的?机械配件是买国产的还是进口的?等等。相信这些差别可以是很大的。
上面这两张照片是大家熟悉的大师赛AUGUSTA 球场在准备赛事场地,不知道大家看了以后感觉怎样,AUGUSTA牛吧?他们每年的养护费用对我们来说应该是个天价。可能有的老板会告诉草坪总监,如果你能帮我养到AUGUSTA的水平,多少钱我都愿意出。这里我们想告诉各位同行,一个18洞高尔夫球场合理的草坪年养护费用是由许多条件决定的,甚至在球场进行规划设计时,其养护费用就已经有一个概数,因为这个数字的大小首先是由球场的定位和球场的设计决定的,其次是决定于根据球场定位所决定的球场建造品质,还有就是球场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草坪总监等因素。
首先,一个球场的定位,是决定球场草坪养护费用的关键。
美国有很多私人球场的草坪养护费用是不封顶的,相对而言,许多公众球场和市政球场的养护费用却可以少得可怜。球场定位不同,设计上也就不同,意味着对草坪的要求也就不同,这方面的投入也就不同。
球场的定位不同所要求的人员数量和素质有所不同,给予员工的工资、保险、制服、员工餐、宿舍、高温费、过节费、年底双薪、奖金、福利等标准也不同。不同类别的球场在草坪维护中使用的农药和肥料的要求上有很大差别,譬如,是否要求采用进口、高效、环保、生物农药和肥料等,就直接影响到球场在这方面的投入;球场机械配置的完整性、设备的完好率直接影响到人员的配制和机械保养的费用支出和燃料百分比情况;在喷灌设计上,高档球场喷灌覆盖率和精确度上要求要高许多,因此喷头数量、供排水管的设计长度等方面肯定比低档球场高得多,维护的成本也相应要高许多;高档球场在草坪维护用沙方面为追求好的草坪品质,用沙标准、铺沙用量和次数都会比较多,维护成本高也在所难免;在过渡地区草坪过冬是否实行交播也是一项支出,高档球场肯定在交播面积、区域、效果要求上都比较高,费用上差别也就很大。同样在园林维护上,球场的园林风格、球场的类别以及球场所选园林绿化的品种、株径、数量等都会影响养护费用的多少,当然,球场所选用的绿化植被品种越珍贵,费用也就越高了。
其次,球场的建造品质是决定草坪养护费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个道理应该很浅显,把一个建造品质低劣、投入不足、草种选择不当、杂草丛生、排水不畅、设备陈旧的球场交给你管理,费用高不说,效果还不好,吃力不讨好的情况就出现了。
早期建造的一些球场,为了降低建造成本,造型、排水、喷灌、草种都是能省就省,可以说是后患无穷,在节省了建造成本投入的同时,已埋下了长期养护成本居高的隐患。很简单一个例子,由于采用不纯正的草源和不合适的草种选择,球场数年之后杂草丛生,人工、除草剂、草皮等,年年投入,所费不菲,还是品质不佳,草坪每年的养护费用节节攀高,这你不能怪草坪总监啊!
这几年大家逐渐认识这个问题了,开始使用认证的纯正草种了,这应该是中国高尔夫建造的进步。
第三,球场所在的区位、接待量也是造成草坪养护费用高低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
养护费用的高低还决定于球场所处的地区、打球人次。譬如,北方和南方就有差别,一年经营7个月和12个月都可以经营的球场的草坪养护费用会不同;气候条件的不同,病虫害发生的频率不同,也直接影响的农药化肥的用量;地区不同,水资源的问题差别会很大(水资源问题和取水费用将可能是未来制约球场发展和经营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说我国云南一家球场每年买水的费用超过100万人民币;当然,每年的下场人次越多,草坪的受践踏程度越高,草坪的养护费用也会相应的增加,包括机械配件、沙、农药、化肥等。
最后,草坪总监的水平、经验对养护费用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
决定草坪养护费用多少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球场的草坪总监。这个往往是最容易被老板们忽略的,不就是养草吗?农民的干活嘛。
其实,草坪总监即是专业人才,又是管理人士,他负责着整个球场的场地管理,其教育程度及管理经验、专业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球场的养护成本。一个优秀的草坪总监可以及时发现草坪的问题,同时又能及时制定科学的解决办法和采取合适的措施,从而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减少了不必要的花费,最后还能通过不断的总结和交流,为以后的科学管理和计划提供了信息。好的草坪总监还能管理、组织和培养一个团队。通过科学的管理、计划、安排和培训,提高草坪养护工的素质和工作效率、延长了机械使用寿命、减少了浪费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草坪的养护成本。
当然还有其它一些条件,都会影响养护费用的变化,这些条件包括但不仅限于:
n 球场的周边环境;
n 球场的地质条件;
n 球场是否有备草区;
n 球场的园林面积;
n 球场的设备配置及状况;
n 球场是否实行冬季封场和养护日封场;
n 球场是否有灯光;
n 当地的人工成本及球场员工福利条件;
n 油料、农药、肥料价格的变化;
n 当地河沙价格;等等
文章要结束了,我们好像还是没有回答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有这么多的因素影响草坪的养护费用,无怪乎老外专家也不能回答“一个18洞高尔夫球场一年的养护费用是多少”这个问题,确实不太容易。据我们所了解的情况,国内一个18洞球场的草坪年养护费用,从几十万到1000万以上的,都有,你满意这个回答吗?其实, 我们更愿意用另一种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笔者之一在美国,有一次付了15美元在一个市政球场打了一场球,我当时觉得那个球场只有果岭和发球台。另外有一次花了150美元在一个全美TOP100的球场打了一场球,觉得很享受。同样的道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球场、什么样的草坪品质决定了我们要建造什么样的球场,还有,要花多少钱来养护管理,同时也最终决定了客人是否愿意花钱、花多少钱来享受(或者受折磨)。
(李昆 吴若成)
2007-6-15
刊登于《中国高尔夫管理》2007年45期
转自:http://sports.sina.com.cn/golf/2007-12-04/10483336778.shtml 新浪体育
从NGF2006年报告看中国高尔夫
为了求证“中国究竟有多少高尔夫人口”,我们参考了美国国家高尔夫基金会(National Golf Foundation以下简称NGF)2006年的《高尔夫的未来战略前景》(A Strategic Perspective on the Future of Golf)报告,报告除了给我们的论点提供了美国人的统计方式之外,还启发了我们对中国高尔夫的现状与发展作了一些思考。以下,我们将摘录该报告的一些数据和NGF的部分研究成果与中国高尔夫从业者共享,我们希望这些研究成果同样也可以给中国的高尔夫从业者以启发。
让我们先看一下NGF关于高尔夫人口统计、球场的分类和定义:
下场人次:任何从高尔夫球场制定的发球台开球的人次,均统计为下场人次,下场人次不按打球多少洞或付费为定义;
参与人数:指任何年龄在5岁或5岁以上的,在过去12月下场至少一次或者使用练习场至少1次;
高尔夫球手:指任何年龄在12岁或12岁以上的,在过去12月下场至少1次;
核心球手: 指任何年龄在18岁或18岁以上的,在过去12月下场至少8次;
偶尔球手:是指年龄在18岁或18岁以上的,一年打1-7次球的球手;
青少年球手:是指年龄在12-17之间, 每年至少下场1次;
老年球手: 是指年龄大于50岁的高尔夫球手;
私人球会:是指球场只允许会员和其所带的嘉宾使用;
公众球场:是指球场至少提供一定的时间可以对公众开放,球场也许卖会员证,也许不卖会员证。公众球场包括:日收费球场、半私人球场、市政球场和军队球场;
*标准球场(REGULATION GOLF COURSE):是指任何包括不同的3杆洞、4杆洞和5杆洞的9洞或18洞球场。传统的长度和杆数,9洞球场长度应该至少2600码,总杆数至少33杆,18洞球场的总长度至少应该达到5200码,总杆数至少66杆;
*非标准球场(ALTERNATIVE GOLF COURSE)包括以下几类球场:
3杆洞球场: 是指全部是3杆洞的球场,平均每洞的长度至少100码;
短距离的球场(EXECUTIVE COURSES): 是指有不同的3杆洞、4杆洞或5杆洞的球场,18洞球场的总长度是5200码或更短,总杆数是65杆或更少;
切杆和推杆球场(PITCH & PUTT COURSES): 是指短距离的3杆洞的球场,平均每洞的长度少于100码;
* 为GOLF2020的定义, 被GCSAA, LPGA, NGCOA, NGF, PGA of America, PGA TOUR, and the USGA在2002年3月通过。
在上述定义中,我们起码可以注意到以下4点,
1、显然美国人并不把打高尔夫球看成是“尊贵享受”,更不至于把高尔夫与“贵族”或“腐败”挂上钩,我们可以看到NGF的统计标准是非常宽松的,“从5岁到50岁以上,……在过去12月下场至少1次或者使用练习场至少1次。”,统计目的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本身参与度的调查。在这里,高尔夫就是高尔夫,也仅仅是高尔夫,是一种在草地上将球击入规定洞中的体育活动,是一种体育锻炼,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还仅仅是一种游戏和娱乐。我们也确实从报告中看到高尔夫运动在美国的普及程度,看到美国人对高尔夫这项运动的喜爱;
2、我们还不得不赞叹NGF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虽然,业界也有对NGF的统计标准过于乐观的批评),关于球手的6种划分,对于从业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关于高尔夫市场的细分和球场定位(我们在下面还要谈到这个问题);
3、我们一直说美国有70%的公众球场,按照上述球场经营模式的定义,我国球场目前“公众球场”的比例要高达95%以上。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这其中的差别其实是很大的,这是我们中国高尔夫特殊的国情(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前发表的文章中也讨论过);
4、GOLF20/20关于标准球场的定义可能和我们目前理解的概念有异。其实,美国之所以成为高尔夫运动最发达的国家,高尔夫成了美国人最喜欢的运动之一,有这么多的日收费球场、市政球场和可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消费者都可以体验的各种不同的“标准球场”和非标准球场,显然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也许可以更多的从普及高尔夫运动的角度考虑球场建造的定位,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没有必要凡是建设球场就必须是“一流”,就需要建72杆、国际标准和长度超过7200码的“锦标赛球场”。
徐智先生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他在说明美国的乒乓球球为什么落后、中国的乒乓球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时说:美国人需要在运动馆和有正规的乒乓桌时才会打乒乓球,而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可以在课间田头的条凳、水泥台和拼起来的课桌上举行。我们由此想到中国的足球,当孩子们不可能在街头玩足球(据说马拉多纳就是这么玩出来的)、标准球场他们又进不去时,足球运动又如何发展?“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愿望又如何实施?
我们在分析的过程一直有一种主导思想,那就是“美国高尔夫的今天,或许就是我国高尔夫的明天”,前车之覆可以为鉴,我们的希望是中国的高尔夫能够健康的发展。
根据NGF的调查,美国2006年的打球人口构成如下:
老年球手: 约占总人数的1/3, 但是下场次数占了总下场次数的56%;
核心球手:90年代约占总人数的50%,现在约是45%, 数字稳定在1200-1300万之间,代表了91%的下场次数和87%所有高尔夫相关的花费,平均下场次为37次;
女球手: (18岁以上), 约占总人数1/4. 但是约有250万的女核心球手象男球手一样;
高水平球手: (18岁以上, 成绩在80杆以下), 数量少, 但是很重要的部分,下场次数多, 消费多, 对球具的推广, 旅游, 高尔夫相关的公关起重要的作用;
私人俱乐部球手: 比公众球场球手打球的次数多, 由于收入高, 在高尔夫相关上花费也多;
高消费的高尔夫家庭: 至少有一个打球的, 每年花费超过700美元在高尔夫相关的费用和球具的消费;
高尔夫的参与人数在不断的增加,儿童(年龄在5-11岁),约有280万; 青少年(年龄在12-17岁),约有330万;成年人只是在练习场、还没有下球场的约有590万;
美国2006年统计结果, 年龄在6岁以上、年下场一次的打球人口总数约为2870万。
在以上数据中,我们注意到,老年球手、核心球手、高水平球手这三类球手构成了高尔夫市场的主要客户群,女球手、儿童、青少年和练习场的客人则构成了一个强大的潜在市场。由于以上分类存在互相涵盖的情况,因此,统计数字之间也会相互涵盖,但有三类打球群体和他们对高尔夫的影响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的:
第一类是老年球手——美国的老年球手占了高尔夫人口的1/3,却占了总下场人数的56%,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情况。老年人,在功成名就、退休、闲暇时间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已经成为高尔夫球场上的生力军。NGF在报告中也指出:“高尔夫球手随着年龄增加打球越多,主要是因为他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球手在60多岁和70多岁的下场次数是30多岁和40多岁的两倍多”。这也是NGF预计未来高尔夫乐观发展的一个主要依据(下面的文章会谈到这个问题)。我们预计,老年球手的情况有可能最先出现在一些“可以便利到达的球场”,譬如,社区球场、都市球场。这一现象,对于我们定位为社区球场、都市球场的球会,应该如何未雨绸缪,为这些未来的生力军考虑,应该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第二类是核心球手——这是球场经营者比较感兴趣的数字,因为只有这些铁杆球迷才是会籍推广的主要对象。核心球手占了打球人口的45%、却占了91%的下场次数,年平均下场次数达到37次(注意,核心球手中也包括了老年球手)。在此之前,我们就曾在已发表的文章中提出过球场会员招募限额问题,如果按核心球手人均下场37次/年,按目前国内通行的1200个会员招募量,18洞的接待量是44400/年,这个数字将比美国历史上最高的年平均下场量还高(美国一个18洞球场年平均接待量最高的是90年代,年平均接待量40000人次; 2006年的平均接待量是33500人次),这还没有包括许多球会的会章中承诺会员可以携带多少个嘉宾。
另外,高水平球手则可能会是名球场、具有挑战性的球场、新球场、新球具和各种科技成分含量较高的高尔夫产品的主要客户群。
至于未来的球场生力军——儿童和青少年,大家也许认为应该是中高协关心的数字,但它实际上代表着高尔夫的推广、普及和发展,必须纳入我们从业者的视野。在我们还是把高尔夫视为“贵族”和有钱人的独享运动时,都把球场定位为“锦标赛球场”时,我们实际上已经把一个庞大的潜在市场群体拒之门外了,这将使高尔夫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因此,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高尔夫,并从而喜欢高尔夫,让高尔夫成为一种家庭的生活方式,将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整个高尔夫人口构成呈现一个层次分明、可持续发展的态势。我们非常希望这些信息可以给球场业主以启示,也希望业界能够清楚我们目前所实行的模式和球场建造理念潜在的隐患。当球场有60%的客人都是老年人的时候,有数百万的青少年球手活跃在高尔夫球场的时候,我们是否还有必要只要建球场就全都是“国际标准锦标赛球场”?都要讲“很有挑战性”?当我们意识到有朝一日高尔夫会恢复其运动、锻炼、休闲本质的时候,我们还要让高尔夫承担高尔夫不能承受之轻吗?比如尊贵或腐败?
在经过这样的市场细分之后,当我们决定建造一个球场时,我们就必须考虑,选址的区位适合于建一个什么样的球场?球场将为什么样的球手服务?这样的客户群有多大、在该区域中是否存在?等等,这样,我们也许才不至于建造出那么多没有市场的球场出来。
市场在经过细分之后,呈现出何等丰富多彩的景象,令我们有“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的顿悟之感,我们几乎就可以按照细分后的市场,根据我们的区位、投入、建造水平、市场目标确定我们球场的定位了。反观我国的现状,无论球场区位如何、交通是否便捷、周边是否有城市、有没有打球人口支撑等等,几乎都是国际标准锦标赛球场和会员制,对于我国高尔夫的普及和健康发展并没有好处。有时候我们甚至会想到,中国高尔夫从业者关于定位的理念,甚至还不如“福建沙县小吃” 店的定位清晰。
中国高尔夫目前也许还是一片混沌,当尘埃落地之后,我们不希望看到一地鸡毛。因地制宜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建造可以适应不同水平的球手都能体验高尔夫乐趣的球场,或许市场前景更好,也更符合我国高尔夫的发展趋势。
我们在感叹NGF细致的分析时,还不得不遗憾我们的行业缺乏这样有效的调查和统计。当然,这肯定不是靠哪一个球场能做到的,但行业协会可以做啊,中高协做起来有难度,各级地方协会可不可以先做起来呢?我们是否也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成立一个类似NGF这样的基金会?我们的投资商、从业者、行业协会,除了关注商业利益之外,是不是还需要担负一点社会责任、行业责任。中国高尔夫行业的健康发展肯定需要这种责任心,需要我们从爱护行业的角度,从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实实在在的做点基础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样一份责任感,也许我们就不至于在连目前中国有多少高尔夫球场都无法统计时,在没有任何定义的情况下就侈谈高尔夫人口的年增长速度(20%——30%),甚至发布没有任何标准依据的中国现在有450万高尔夫打球人口等数字了。
另外,在NGF的报告中我们还注意到,高尔夫在美国的发展也经历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出现,我们相信,首先是经济持续发展始终是促使高尔夫发展的坚实基础;其次,高尔夫的平民化为高尔夫的普及提供了可能。
NGF在报告中提到:“过去的75年中,高尔夫从私人俱乐部转为大众化,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高尔夫运动还是局限在精英阶层的私有消遣活动。在60年代,由于经济有利于公众球场的投资,同时吸引了大量的中产阶层参与高尔夫,公众高尔夫得以迅速发展。球场类型从私人到公众的变化,反映了高尔夫平民化的发生”。NGF报告分析:“导致高尔夫球友在过去50年高速成长有2个原因:人口的增长和参与率的增长。”“美国人口从1950到2005年中,几乎增加了1倍,增加了1.43亿(从1.52亿到2.95亿)。” “美国高尔夫的参与率在60年代是3.5%, 70年代是6.5%,80年代是9.5%,90年代是11.7%和现在的12.9%。” “过去50多年中,高尔夫球手的百分比增长了3倍,由最初的面向富人的运动到面向社会各种阶层。是由参与率的增长和人口的增长综合而成的。最终,高尔夫球手的数字从1950年的350万到2005年的近3000万”。我国高尔夫的发展经历,会是美国的翻版吗?
以下一组数字,应该可以印证美国高尔夫平民化的过程:
50年代,美国私人球会占62%;日收费球场占23%;市政球场占15%;
2005年,美国私人球会占27%;日收费球会占58%;市政球场占15%。
半个世纪的发展趋势,应该可以给我们以借鉴,50年前,美国的高尔夫也曾经历过我们目前的阶段,玩高尔夫,还更多的是富人的专利。即使是目前近30%的私人球会,关键在于美国有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或富人阶层作后盾的。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发呢?
按照我国的国情,市政球场(真正意义的公众球场)在我国的出现和形成,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我们一直认为,高尔夫发展的唯一道路是平民化的道路,可以促进我国高尔夫平民化的力量在民间资本,目前可以促进我国高尔夫平民化的经营模式是业主所有制的公众球场(日收费球场模式)。我们非常高兴得看到,国内已经有球场在实行这种模式了(如广州九龙湖)。
至于作为球场经营模式金字塔的顶端——私人球会(封闭式会员制),肯定有其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当业主决定实行这种模式的时候,一定得考虑清楚:1、球场所在的地区是否具有这样的市场条件;2、球场的建造品质、管理水平是否达到相当的水平;3、业主是否具有长线投资的实力和思想准备。
我们实在是看到了太多的定位失当的现象,投资商在各种不确切和不充分信息的诱导下,过分预期利好前景,把高尔夫和会员制当成一本万利的投资,立意往往很高,动辄都以会员制作为题材,承诺的会员权益也很吸引人,当最后发现会员制并不好操作时,往往已是被市场所操作。
NGF的报告指出,在美国“球场的增长率在球场的类型(市政的、日消费型和私有)是不同的。市政球场只占小部分,以缓慢平稳的增长率;私人球场在过去30-40年中没有本质变化,因为那个时候有许多新的球会开业,同时很多俱乐部转换成公众球场或关闭;日消费型球场主要是由企业投资,代表了过去最快的增长,尤其是在最近的15-20年”。我们在《论业主所有制公众球场》一文中也曾提出,“至于目前在中国球会经营模式中占主导地位的业主所有制半封闭球会(在美国称半私人球会Semi-Private Golf Course,这类球场在美国也是公众球场中的一种),其中一小部分业主实力较好的将会转为全封闭式经营(现在已经有这样的倾向和案例);另一部分(我们希望是很小的一部分)由于该模式的不可逆转性,将处于较尴尬的处境,不但旧日风光不再,还会处于一个比现在更为狭小的生存空间——既无实力实行封闭式经营,又不可能靠正常会籍销售收入迅速收回投资,还不能放弃现有会员转为公众球场(这是会员制所不能允许的)”。在这里,我们实在还不忍心提到“关闭”二字,但是,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起码,在美国就已经出现了。尽管老虎伍兹和魏圣美给美国高尔夫带来革命,市场前景光明,我们还是看到市场的调节作用如何体现在美国的高尔夫上。NGF的报告说:“近些年来,球场的增长在减慢甚至为不增长(实际在2006年为负增长),换句话说,新开的和关闭的球场相互抵消,保持一个稳定的球场数字”。
球场关闭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法律问题,目前实行的会员制不管是在章程还是入会合同设计上,大都还没有或不愿意去考虑到,但是,日益完善的立法和维权意识也许需要我们开始考虑这样的问题了,毕竟,商业机构也是有他的生命期的,还有,如何处理目前通用的“终生”、“永久”、“可继承、转让”等概念的无限性与我国的土地使用期有限性的问题也必须得到重视。
关于高尔夫在美国的前景,NGF的报告是乐观的,NGF认为美国高尔夫的供求关系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在1986年,一个球场的平均球手数为1900,到1990年增长到2250,今天减到大概每个球场约2000人”。NGF估计:“未来20年,包括所有种族,NGF估计将增加300-400万高尔夫球手,到2025年,我们估计下场次数将从每年5亿增加到6.0-6.5亿。大多数的增长将归功于生育高峰期小孩的成长(其余的将来自人口增长),高尔夫球手将下场次数更多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可以在任何历史时期证明多数高尔夫球手为年龄大的人群,这些影响需要几年后才能看到。在2006年,最早的婴儿潮出生的人将步入60岁,现在他们还没有大量退休,但这种影响将是无法停止的”。NGF首先将目光盯住了即将老去的一代,“婴儿潮――出生于1946-1964年之间的美国人――构成历史上最大的人口爆炸,婴儿潮群体约有900万的高尔夫球手。NGF估计,到2025年,仅婴儿潮的高尔夫球手将会增加7500万至1亿次下场人次, 即使核算衰减因素,在未来20年下场人次逐渐增加,主要是由于婴儿潮逐渐退休,有更多的时间打高尔夫球”。NGF预计:美国“每年高尔夫球手每年的增长是0.6%,与之向配的球场的增长为0.4%”。“未来20年,球场和需求的增加的结果是每个球场的下场人次增加, 从现在的较低的33,500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即, 40,000 )。 这不可能是一直稳步上升, 但是螺旋式的 (和历史格局类似)”。
NGF的报告中有一个数据是和我国目前的状况是完全吻合的,那就是高尔夫与地产的结合。在美国,NGF的报告提到:“球场设施的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房地产,包括退休公寓。2006年,将近70%的新开的球场是有房地产的组合项目”。由于我国的房地产业的已经持续多年高速发展,高尔夫的景观贡献功能、改造环境功能、品位提升功能也一直受到地产商的青睐,高尔夫几乎成了高端地产的终极题材,这也是高尔夫项目在国家三令五申的禁止之下,仍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的原因之一。
这也许会是我国高尔夫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拐点,我们希望更多的高尔夫社区的出现,使高尔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可能,高尔夫或许可以借此逐渐回归到他的本身,高尔夫俱乐部开始更多的着重锻炼、家庭参与和社交,不再仅仅是高尔夫的赛事,也不再异化为身份的彰显,更无关乎腐败。这样一来才可能吸引更多的、不同年龄、性别、各个社会阶层的人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
当我们将目前各种各样的高档商业赛事、百万美元以上高额奖金的高尔夫大赛涌入我国当作中国高尔夫高速发展标志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有必要考虑到:赛事是什么人办的?奖金让什么人拿走了?一掷万金之后,中国的高尔夫又得到了什么?高档商业赛事还是让我们或多或少的在宣传高尔夫与精英生活方式的结合,让高尔夫还是一个小众的活动。我们坚持认为,中国高尔夫的发展必须植根于中国自己的土地,高尔夫运动的健康发展方向,肯定是高尔夫的平民化道路。在文章的开头我们就提出,希望以美国高尔夫的发展经验作为我国高尔夫发展之路的借鉴。如果中国高尔夫的今天是美国的昨天,也许美国高尔夫的今天会是我国高尔夫的明天,但是,我们首先要明白,高尔夫究竟是什么?还有,中国高尔夫要往何处去?
参考文献:
National Golf Foundation 2007. “A Strategic Perspective on the Future of Golf”www.ngf.orgwww.golf2020.com “Standard definitions, Better communication”
吴若成、李昆、贾晓东《关于中国高尔夫球会经营模式的探讨》刊于《高尔夫专业》总第13期
吴若成、李昆《试论业主所有制公众球场》刊于《高尔夫周刊》2006年268期
吴若成、李昆《中国究竟有多少高尔夫打球人口》刊于《中国高尔夫-GOLF经营》2007-10
转自:http://sports.sina.com.cn/golf/2007-12-04/10513336783.shtml 新浪体育
中国究竟有多少高尔夫打球人口
这个问题,想必是许多业内人士、以及已经或即将踏入业内的投资者所关心的。用Google搜索“中国高尔夫人口”,居然有270000条符合搜索要求,但口径不一,差距很大。其实,这里存在一个统计目的和统计方式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本文讨论的目的,作为从业者,我们关注中国的高尔夫打球人口,其实就是关注中国高尔夫的市场,关注中国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关注高尔夫球场什么时候可以达到投资者所希望的盈利阶段。因此,我们的统计数据应该是对球场经营有影响的数据,而不是政府或某些机构对某项单项体育运动参与人口调查的统计(美国国家高尔夫基金的统计基本就是这一目的),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此。
归纳起来,目前比较流行、被业界反复引用为中国高尔夫市场发展迅猛的数字大概有四个:30万、50万、100万、还有媒体最近发布的,鼓舞人心的,据说是最新的统计数字140万(还有一个更激动人心的数字是450万,我们觉得没有讨论的必要。遗憾的是,这样一个数字居然是由一家颇有知名度的赛事公司发布的)。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崔志强先生在2004年已经有一个相当有说服力的说法(见《人口和球场数量增长快 高尔夫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可惜的是,至今也没有扼制住我们行业的“高尔夫打球人口夸浮风”,于是,江山如此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
我们一直都说,80%的高尔夫球场仍处在经营性亏损阶段(另一个乐观的说法是50%)。那么,以目前国内的高尔夫球场数量,需要有多大的市场,也就是说,需要有多少打球人口才能达到供需平衡呢?目前中国高尔夫的市场究竟是是供大于求,还是供不应求呢?高尔夫行业的投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呢?
一个比较准确的、有统计学意义的、有市场参考价值的统计数字,肯定是有意义的,是我们所期待的。下面就让我们从球场经营的角度做一个简单的测算。
首先,是中国有多少球场。
按照《高尔夫》杂志2006年公布的球场名录是229个,实际上肯定不止这么多,按300个估计都保守,500个可能偏高,为方便计算,我们按400个(18洞)进行统计。
其次,每一个18洞球场的年平均接待量是多少?
我们有必要先看看理论上一个18洞高尔夫球场满负荷接待人次是多少。
设:每天开场时间12小时(6:30开场-18:30闭场);
设:10分钟1组;每组4人;18洞打球时间按4小时30分钟计算;
则:每小时可下场6组×4人=24人/小时
自6:30-16:30共计10小时×24人=240人(其中有部分人只能打9洞)
设:每年可经营天数300天
则:300天×240人=72000人
极端一点统计,设:18洞同时开球,5杆洞安排2组人,总计22组,每组4人,每次有88人同时在打球;按4小时完成打球,每天经营时间12小时计算,则每天可以安排3个轮回,结果是3×88 = 264 人次/天/18洞。按每年可经营天数300天计算, 则:300天×264人=78200人
注:以上的设定,为了便于统计,没有考虑南北方球场的差异,没有考虑灯光球场的因素,也不考虑北方球场冬天封场的因素,同时也不考虑节假日、周末与平日的差别。
那么,从草坪养护的角度、从会员制球场本来的就应该给与保证的会员权益考虑、从球员打球过程更为享受而不是前堵后追的角度,一个18洞球场比较合理的接待量又是多少呢?
设:每天开场时间12小时(6:30开场-18:30闭场);
设:15分钟1组;每组4人;18洞打球时间5小时;
则:每小时可下场4组×4人=16人/小时
自6:30-16:30共10小时×16人=160人(其中有部分人只能打9洞)
设:每年可经营天数300天×160人=48000人
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18洞/年下场数,如果我们能够把18洞球场的年打球人数控制在5万人以内,对于球场的品质,运作管理和草坪的养护,都应该是比较理想的。
注:以上两组计算都把可经营天数设为300天/年,不可打球天气设定的参考条件如下,供参考:
1、 极端高温和低温;
2、 打雷天气;
3、 中到大雨:
4、 台风天气;
5、 下雪;
6、 霜冻;(霜化后可开场);
7、 大雾;
8、 其他灾害性气候或情况。
我们都清楚,按照我国大陆高尔夫球场目前的经营状况,球场的年平均接待量,可以肯定达不到5万人次,更不要说7.8万了。
根据美国国家高尔夫基金对美国高尔夫球场的年平均接待量统计结果,20年来18洞球场的年平均下场人次也就是约36000人次,最高的年平均下场人次也不过40400人次。
结合我国的经营实际,以经验判断,按平均每一个18洞球场年平均接待量3万人次应该是一个比较乐观和可接受的数字。我们相信,有部分球场年接待数肯定不止这个数,翻一番的或许也可以找到。但是,更多球场的年接待量连2万人次都没有。如果接待量能够达到3万人次,对许多球场老总而言,真是谢天谢地了!我们在此就不把境外打球人士单列了,我们都知道,在球场建造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这一部分人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姑且也算进中国的打球人口(譬如,天津有10家球场,2006年的总接待量是20万人次,打球人口约9000人,统计口径是20次以上/年,被统计进打球人口中韩国人就约占了60%)。
最后,什么样的人可以算为打球人口呢?为此,我们必须设定一年打球多少次可以进入“打球人口”的行列。以下的标准大家是否可以接受?
参照指数一:按照美国国家高尔夫基金的统计方法,所有年龄在12岁以上的,每年至少下场一次的都可以统计为高尔夫球手。我们是否也可以这么设定?相信按这样的统计结果,似乎高尔夫的春天真的要来了!
参照指数二:按照一周下场一次,52次/年统计(从国内目前占主流的半封闭会员制经营模式的角度考虑,我们认为这一批人最有可能被吸纳为会员);
根据我国目前人均收入水平、高尔夫的收费标准、可能成为球场目标客户的因素,我们取了一个相对乐观和对我们的球场经营有意义的数字:30次/年,相当于每两个月打5场球。
这样,我们就可以开始列算术式计算了。
设:30次/年作为打球人口的统计范围;
设:全国(大陆)有球场400座;
设:每一个18洞球场年平均接待量3万人次;
那么,中国有多少打球人口就可以计算出来了:
中国打球人口=400(座/18洞球场)×30000(人次/年)÷30次(每人/每年打球次数)=40万,这就是我们按照以上设定计算的结果:40万。
按照这个数字,其实应该很可以乐观的。想想看,每一个18洞球场有1000个打球人口啊!已经达到高尔夫运动最发达的美国约2000人/18洞的50%了(按照美国国家高尔夫基金2006年的统计结果,每一个18洞球场拥有打球人口在2000-2100之间)。
夫复何求?
譬如,重庆有6个球场,就应该有6000名“打球人口”,年下场30次/人=18万,平均每个球场接待人次3万/年,按人均消费700元计(如果都是会员就没有这么多了),年经营性收入也有2100万。把成本控制好,“养家糊口”还是可以的(会籍收入另计)。
如果按最新的统计数字140万计算,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如果中国有140万人在打高尔夫球,每人每年打球30次,每年打球人次是4200万,分到400个球场,每个球场每年的接待人数是10.5万,可能吗?接待得了吗?有这样的市场,我们还用发愁吗?
还是按同样的标准,我们反推140万人的统计方式。
140万(打球人口)÷400(18洞球场)=3500人/18洞。
每个球场有3500人在排队打球呢!是美国球场和打球人口之比的1.7倍,我们也许真的需要规划更多的球场。
如果按每个球场年接待3万人次计,每人每年打球连9次都不到(3500×9=31500人/次),差不多是一个半月下场一次,这样的客户群,肯定还不是目前绝大多数球场的主要目标客户,按照我们现在大多数球场都在实行的经营模式,他们会买会员证吗?
我们按20万元买一个会籍来算一笔投资的帐,会籍使用期按40年计算,按年利率4.95%,20万元本金每年利息收入就是9900元,扣百分之二十的利息税,每年的可得利息是7920元。我们就按访客价一场球800元计算,9场球也就是7200元,用利息打球都够了,本金还在,比之40年后会籍到期,20万元也飞了合算多了,犯得着买会籍吗?这还不包括会员每年起码4800元的年费支出和9场球的球车、球童费。
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设定,根据不同的统计方式,会得出不同的统计结果,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如果我们用美国国家高尔夫基金的统计方式(年下场一次以上统计为高尔夫人口),用以指导中国的高尔夫球场市场经营,肯定就是一种误导了,因为目前国内球场的经营模式和美国球场的经营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对于我们这种经营模式来说,球场投资回收的主要手段还是靠会籍收入和边际效益,这种模式决定了我们对“打球人口”的定位必须是不同的。
当然,这样的统计数字会很乐观,很鼓舞人心。但是,我们的大部分球场日常经营仍然很困窘,我们的市场总监们仍然苦于找不到米下锅。这样的数字,除了鼓舞人心、让我们觉得“形势大好,不是小好”之外,还能有什么市场指导意义吗?
撇开目的在于球场的边际效益、或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投资商不说,对于希望依靠球场经营赢取利润的投资商而言,如果按照国内目前的这种主流经营模式,我们觉得国家目前采取的高尔夫政策颇具菩萨心肠,否则,我们拿什么来拯救这些被数字误导的投资商呢?
吴若成后记
本文发表于《中国高尔夫管理》2007年9-10月期,文章送刊后,看到中高协场地管理委员会2007年第三期会刊,会刊的卷首语称:“目前我国固定的高尔夫球运动人口已突破150万,每周的打球人口接近530万人次,高尔夫爱好者的人数更是多达450多万。
转自:http://sports.sina.com.cn/golf/2007-12-04/10493336780.shtml 新浪体育
一个18洞高尔球场究竟需要多少土地?
我们在题目中提出的问题,“一个18洞高尔夫球场究竟需要多少土地”,肯定会被许多专业人士视为“高尔夫菜鸟”式的问题,因为业内和媒体都公认:一个18洞高尔夫球场一般需要1200亩土地。
中国是一个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必须占用较多土地的高尔夫运动而言,如何合理的使用土地资源,同时又有利于降低日后长期的养护管理成本,有助于高尔夫行业的健康发展,相信是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土地资源充足、高尔夫球场众多的美国,就十分重视这个问题。自2006年开始,美国高尔夫草坪总监协会(Golf Course Superintendents Association of America,简称GCSAA)聘请国家高尔夫基金会(National Golf Foundation简称NGF)开始一系列关于高尔夫球场土地、球场的养护投入等方面的调查和数据分析工作。该项目被称为“高尔夫环境档案项目”(Golf Course Environmental Profile project),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高尔夫球场的环境档案。在这一方面,美国人又走在我们的前面。在土地资源相对贫乏、高尔夫球场建造又缺乏专业研究、指导和管理部门的中国大陆,我们更有必要对此有所了解。
最近,GCSAA发表了“高尔夫环境档案项目”报告,这是第一份关于高尔夫占地和草坪维护面积的权威性调查报告。该报告是美国高尔夫草坪总监协会基于对美国近20%(约4000个)的高尔夫球场调查结果的总结。它涉及到高尔夫球场的占地面积、高尔夫球场需要维护的草坪面积、草坪品种的使用、高尔夫球场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等5个方面的大量分析数据和问题。笔者在本文中,仅摘录其中关于球场占地面积和高尔夫球场各个分项面积的数据,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数据对我国球场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土地有参考价值。
下面,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表1、高尔夫球场平均的占地面积、草坪的维护面积和球道距离
洞数 |
总的面积(亩) |
维护的草坪面积(亩) |
中等的球场距离(码) |
9 |
364 |
273 |
3100 |
18 |
911 |
607 |
6710 |
27 |
1317 |
880 |
6800* |
*下场人次最多的18洞球场的距离
从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一个18洞的球场的平均占地面积是911亩(球场的平均距离是6710码),这就是美国大多数球场的土地占用状况。
高尔夫球场中维护草坪的面积和其它非维护草坪面积的百分比如下:
n 在一个18洞高尔夫球场的占地面积中,其中有67% (607亩=40万㎡)是需要维护的草坪面积;
n 其它非维护的面积:包括园林景观、水体、建筑物、沙坑、停车场等,占高尔夫球场总面积的33%;
结论:一个911亩18洞高尔夫球场中有三分之一的面积是与草坪没有关系的。
图1显示的是维护的草坪面积(67%)中各个分项所占的比例。我们可以看出,在占球场总面积2/3的草坪维护面积中,有52%是长草区,29%是球道区,我们都认为维护要求最高的果岭和发球台,只分别占到球场草坪维护面积的3.1%和3.5%。
一般来说,球场的长草区受到的养护是有限的, 因此,一个18洞的球场需要精细维护的草坪面积,实际上只占到球场维护草坪总面积的36%,占球场总面积的比例约是24%(即220亩=15万㎡)。
另外,在上述报告中还提到,调查结果表明:在16%的非维护草坪面积的区域,大部分是森林/林地和本地生长的草地或自然的景观,灌木和园林景观只占了不到非维护草坪面积的10%,这一信息,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关注。
图1 、高尔夫球场的草坪面积和其它设施的比例
图2、高尔夫各个分项占球场草坪面积的百分比
表2、非维护草坪区域的组成比例
组成部分 |
百分比 |
森林/林地 |
38.5 |
本地/原来的草地 |
14.9 |
混合/改良的草地 |
13.3 |
其他没有修剪的区域 |
8.4 |
灌木 |
5.1 |
花园/景观区域 |
4.8 |
草坪缓冲区 |
4.0 |
其他自然区域 |
3.9 |
河/湖岸区域 |
3.8 |
沙漠景观 |
3.3 |
从上面的各图表的数据显示,我们不难看出:
1、 美国的大多数球场设计并不是为了举行锦标赛而建立的,也因为有这样的定位,才使高尔夫运动的普及在美国成为现实;
2、 美国的大多数球场更能体现“上帝创造了高尔夫球场,设计师的任务只是去发现它”的设计理念;更遵守“最小的破坏原地形地貌”的原则;
3、 上述理念和原则的实行,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球场的维护费用,降低管理成本,也使降低打球费用成为可能,这也是高尔夫普及的关键;
4、 尽可能的利用和保留原地形地貌,对于建造成本、管理成本有很大的影响;
5、 有意识的保留原始植被,既是对环境的保护,也可以使球场具有更多的野趣,同时还不必为日后的园林和种植草坪投入太多的人力和养护成本。
由于我国对耕地的保护政策原因,近年来我国的球场选址往往是在不可能建球场的地方建造出来的,记得笔者有一次带领一个美国设计师到深圳的云海谷球场参观,他看了球场很惊讶,怎么可以在这种地方建球场。
一个18洞的高尔夫球场究竟需要多少亩土地,不可能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高尔夫球场是一样的,球场定位和选址(山地、丘陵、平原或高原)决定了球场所需面积。我们的任务还是:根据实际给球场以恰当的定位,尽可能的保存原地形地貌,保存原生植被,减少草坪养护面积,降低养护、管理成本,以此促使高尔夫向平民化发展。
美国球场的调查数据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当我们了解到一个高尔夫球场必要的各个功能区块,知道了各个功能区块合理的占地比例的时候,相信我们对美国高尔夫球场的普遍用地情况大致有一些基本的概念。在我国土地问题日益紧张、国家的土地政策又不利于高尔夫运动发展的情况下。这些数据可以对我们投资和规划高尔夫球场、合理选择地址和如何降低高尔夫球场的管理费用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文章的开头我们就没有使用大家经常看到的一个名词,“国际标准、锦标赛球场”的名词,我们的另一个问题是:我们需要这么多18洞/72杆/7200码/锦标赛高尔夫球场吗? 这是我们下一篇文章所要讨论的话题了。
(李昆、吴若成)
2007-12-12
http://sports.sina.com.cn/golf/2007-12-17/11223364927.shtml 新浪体育
高尔夫球场各分项预期的维持时间
前一段时间,笔者的旧车坏了,不得不买一辆新车。在与车行签合同的时候,推销员就向我们建议购买延长汽车保修期的计划,他罗列了一些生产制造商的保修条款,比如说发动机的包修期是10年或10万英里,大部分是过了3年或3万英里就不在厂家的保修范围内,特别是电子系统等。我们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又多买了3年的保修期。
由此联想到此前看到的美国高尔夫球场设计协会(ASGCA)2006年发布的“关于高尔夫球场各分项的维持时间(Golf Course Items Expected Life Cycle)”的调查结果。在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前赴后继的进入高尔夫行业的今天,我们的球场业主是否知道他“建造(或买下)”的球场可以维持多长时间呢?我相信所有的业主都希望自己花了不少钱建造的球场可以有较长的寿命,最好是一劳永逸,江山永固。而作为高尔夫的从业人士,我们更有必要了解高尔夫球场的各个分项究竟可以维持多长时间,球场管理者同样也需要知道这样一个维持时间,否则,会计计算球场折旧的根据是什么呢?
下表是美国高尔夫设计协会2006年的调查的结果。 单位:年
分项 | 维持时间 | 分项 | 维持时间 |
果岭1 | 15-30 | 球车道-混凝土 | 15-30 |
沙坑沙 | 5-7 | 练习场/发球台 | 5-10 |
喷灌系统 | 10-30 | 发球台 | 15-20 |
喷灌控制系统 | 10-15 | 波纹金属管 | 15-30 |
PVC管材(在压力下) | 10-30 | 沙坑排水管3 | 5-10 |
泵站 | 15-20 | 草4 | 不确定 |
球车道-沥青2 | 5-10(或更长) | ||
备注:1、几个因素会影响更新果岭的决定:在原来的表层上出现了累积层;更换新草种;设计师从运动发展的角度考虑的更新(譬如对果岭速度和洞杯位置的要求);
2、假设在完成后1-2年开始维护; 3、通常更换是由于换沙子,也就同时换了排水管; 4、新的品种上市,比如这些新品种有更好的抗旱性、抗病性,更换也许更适合,这也取决于不同的地区。 |
ASGCA的说明:
上述各分项的寿命在不同地区、采用材料的不同、建造安装工艺水准和日常的维护水平的影响下是有变化的。我们鼓励球场的管理者和设计师、草坪总监以及其他人员评估球场的组成部分的寿命;
以上资料得到以下单位的认可:美国高尔夫球场设计协会、美国俱乐部管理协会、高尔夫球场建造协会 、美国高尔夫草坪总监协会、高尔夫球场业主协会 、国家高尔夫基金会、职业高尔夫球员协会 、美国高尔夫球协会 。
我们注意到,上表中的各项数据存在很大的弹性,最大的差异达到3倍,譬如喷灌系统10-30年。一套高尔夫球场喷灌系统价值数百万,10年开始需要维护、更换和30年后才开始需要维护更换,这之间的差距,实在值得我们问一下为什么。
从上述的各项调查数据看,从球场建成的第5年开始,我们就在不断地进行球场的改造工程,从换沙坑沙和沙坑排水管,跟着是发球台、球车道,最头痛的是更换整个的喷灌系统等等。我们的球场似乎一直都在没完没了的球场改造过程中经营。
在报告的备注中,调查者给了这样的说明“上述各分项的寿命在不同地区、采用材料的不同、建造安装工艺水准和日常的维护水平的影响下是有变化的。我们鼓励球场的管理者和设计师、草坪总监以及其他人员评估球场的组成部分的寿命”
上述数据我们认为有两个重要的意义:第一,我们可以借此了解在一般条件下球场各分项的使用寿命,并以此制定我们的资金和施工计划;第二,由于维持年限存在较大的弹性,我们需要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以此做出相应的对策,最大限度的延长球场各个分项的使用寿命。
我们认为,决定球场各分项使用寿命有以下5个原因:
1、球场建造的投入水平
中国有句俗语,“一分钱一分货”,相信这是比较好理解的,球场的总体投入水平,可以影响到整个球场品质和质量,如设计品质、材料品质、建造工艺、维护标准等各个方面。相信很多同行都被问过类似的问题,一个18洞球场的设计费用是多少?一个18洞球场的建造费用是多少?一个18洞球场的维护费用是多少?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的答案可能总是不能让投资者满意,因为这其中的差别实在是很大的。譬如业内就争论过的一个话题:100万建1条球道的可能性。譬如,美国拉斯威加斯的SHADOW CREEK球场的建造费用是2000万美元(不包括园林景观)。譬如,TIGER WOODS的设计费用据说上千万美元,与国内100万人民币的设计费比较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2、球场的建造水平
高尔夫球场的建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在对设计理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再创造,不是一个简单的按图施工过程,因此,其中的差异性是很大的。从球场的清表开始,到土石方工程,从造型、排水到喷灌系统的安装,以及最后的植草工程,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某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影响到球场的寿命。记得有一次参观一个球场建造工地,他们把清理的植被直接埋在球道边的坑里,根本就不考虑将来的沉降对球场的影响。为了赶进度,几十米深的填方一次到位,省了时间,赶了工期,给业主带来又是什么样的后果?会对球场寿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当然,球场投资商投入水平也影响到建造品质,譬如为了省钱,拉起一帮一知半解的杂牌军自己施工,反正是“农民的活”,又不是高科技。很多建造商也有理由,他们也希望把球场建好,可是投资商就给这么多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不可能自己贴钱进去,“一分钱一分货嘛”。
尽快建立起一个行业标准,避免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也许是一个解决办法。
3、材料品质
这个问题和上面的问题有着相似的地方,球场的品质和寿命的长短与采用的材料品质有着很大的关系。从球场喷灌所需要的各种管材,球场所需要的沙、到球场的草坪的种源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球场的寿命。我们在另一篇文章提到草种种源的问题,目前我国南方很多球场的品质下降和草坪重植改造就是因为草种不纯的原因。譬如,有一个球场为了省钱或其他原因,采用了当地一种机械粉碎的矿石经过筛选当沙坑沙,沙子从颜色和颗粒都没有问题,但是硬度不好,经过1年多时间的践踏、沙子的相互摩擦和分化,产生了很多细粉,结果导致沙坑的排水管道经常性的堵塞,等等。相信大家还可以列举更多关于球场使用的材料品质影响球场使用寿命的案例。
4、日常维护
相信球场日常维护对球场使用寿命的影响这个道理也很浅显,记得有一次参观广东的一个球场,才5年的时间,由于保养不到位,草坪机械几乎全部报废。开车的人都知道,科学合理的保养,汽车的寿命会延长一些。同样的道理,我们球场的喷灌系统、球车道、草坪等,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维护,我们怎能指望可以延长它的寿命呢?
5、其它原因
导致球场改造还有其它原因,譬如:
1) 球场定位的改变;
2) 市场需求发生的变化;
3) 新的材料或草坪品种的出现和应用;
4) 新的产品的应用;等等。
总而言之,高尔夫球场的投资是不小的一笔数字,业主希望花最少的钱做最好的事也属正常,作为专业人士,我们需要的是提供给业主专业的意见和建议,让球场从规划开始到后期的管理投入都处在专业的关注之下,就像汽车的日常保养一样,定期的换过滤器、换机油等,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延长球场的使用寿命,也可以因此而不让业主的投入打了水漂。
(李昆/吴若成)
2007年12月18日
本文资料来源:www.asgca.org
转自:http://sports.sina.com.cn/golf/2007-12-19/11563369337.shtml 新浪体育